第92部分(第2/4 页)
,我与常正还淘汰了好些身材瘦弱者,不然人数还会更多。”
常正也在一旁赶紧补充:“大人,现在人员已齐,应该可以开始修路了。”
李啸笑道:“甚好。昨天忠文已将堪察好的路径报给了我,那么,从明天开始,就开始安排修路吧。由你们协助明光大道总负责人李忠文,手头上的工作先交给下属处理,务必早日将这条道路建好。”
现在有了充足的人力,李啸可以把这条明光大道修得近量完美了。
再把李忠文也叫来后,李啸对他们三人讲述了自已的要求与规划。
按李啸的规划,这条道路,首先开挖地基,至少要达半米深,要去除上面的浮土与软土,将路基修建在底下坚硬的岩石层上,才能保证明光大道修好后,不会轻易下陷,能够长期使用。
挖好地基后,李啸要在上面先铺上从蒙山与马耆山上开凿下来的碎青石块,先在地基上铺一层,从而减少渗水,增强道路承载力,并减少砖头使用量。而道路的两侧,则有青石条固定,从而防止边缘的砖头易破损。
铺好青石板与青条后,接下来。便让民夫在碎青石块上用水泥与河砂制成的混凝土铺设砖头,让砖头最后与两旁的青石条成同一水平面。
最后的工序,便是在砖头与青石条上再铺上一层厚实的混凝土,整条明光大道便宣告胜利完成。
完美主义者李啸,还打算利用后世的经验,每隔个十来米便用木板隔断混凝土层。从而保证路面不会因为热胀冷缩而轻易变形开裂。
其实李啸的这个设计规划,相当于现在连接城乡的二级公路的标准。
“大人此法真是极好。学生在想,此路若修好,当可长期造福我军与沿途百姓。”李忠文听完李啸的计划,由衷夸赞。
刘一显在一旁问道:“大人,这路要修多宽才合适呢?”
“这宽度嘛,定为可并排过六辆板车。”李啸毫不犹豫地说道。
李忠文、刘一显、常正三人皆吃了一惊。李啸设定的宽度未免太宽了吧。要知道在大明朝,基本上比较好的官道也就是并排三辆板车的宽度,只有李啸规划宽度的一半。
“大人。这样设计,可会有浪费之嫌。”常正犹豫道。
“不会,因为,接下来,本官打算让工匠改进下我军现在用的人力板车,准备将其改为用双马拉的四**车,这四**车,车身宽度可定为现在板车的2倍半大。从而更好更多地装载货物。这样,旁边再加上半个板车宽度的余量。正好是半条道路的宽度。如此一来,行走就会更宽松方便,也能更好与迎面行来的四**车互相避让。”李啸侃侃而谈。
李啸所设想的这种马车,原型是正在英国城乡四处奔驰的欧式四**车,在通行良好的道路上,一辆四**车可载八千斤货没有任何问题。
“学生明白了。大人所谋,实在是高瞻远瞩,谋划长远。忠文受教良多。”李忠文又是一番感慨。
“大人,却不知道,这明光大道多久可修好通行?”刘一显亦在旁边感慨。
李啸心下亦是沉吟。他在前世看过一些修路的资料,里面记载了有一条长30公里,但与他筹建的明光大道宽度相同的城乡二级公路,300人的施工队,修好的时间是6个月。
当然,李啸与现代的施工队来讲,有劣势也有优势。
李啸的一个优势在于,他是最高决断者,可以让下面迅速执行自已的决定。而不象后世一样,从立项,到审批,到实地考核,到起动资金到位,到发标承建,到各种施工资格审查,到沿线原有建筑拆迁,居民赔偿与安置,到各类物料备齐等等,有一系列的名目要通过,这样一来,李啸开工的时间,比现代至少要提前近两个月。
另一个优势则是,现在的李啸有丰富的人力,6000人的修路队伍堪称明朝第一,达到了美国当年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使用华工人数的一半。
当然,李啸的劣势便是,他没有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只能全凭人力与畜力。所以在个人施工效率上,远不如现代社会。
李啸在心里计算了下,刨去那些繁琐的准备,实际上那条30公里的城乡二级公路的修路时间只有4个月。平均每人每月修路里程为0。025公里,也就是25米的样子。
那么,在缺乏施工设备明朝,按3个人抵一个现代修路工人的效率来计算,6000人一个月可修100里。按全程500里的路程最长值来计算,要5个月方可修好。当然,再加上误工与修建一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