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页)
冷道:“秦王的报仇来得倒是快。”
说完了这话,她又提醒:“老爷要小心路途秦王一党冲怀陈下手。”
陆长元心情便更沉重,他怕的就是这个。
养在他名下的陆怀陈,乃是他几年前便意外死去的二弟陆杨殊之子。
陆家与闻家乃是邻居,闻氏父亲早逝,陆父便对闻氏母子多有照顾。
那时的闻氏时常过陆家来,随许氏学些针线,如此便与陆家人熟悉了。
长大些陆长元本来以为她会与陆长砚定下亲事,却不想最终却与比她大了好些的陆杨殊有了首尾。
陆杨殊意外身故后,闻氏有孕在身,为了全她名节,保住陆杨殊血脉,陆长元才纳了闻氏,将陆怀陈之子记在自己名下。
而最使陆长元担忧的是,陆杨殊并非陆父亲生,乃是前朝悼帝之子,晋王杨元德的血脉。
当初太祖打天下时,晋王数次与太祖作对,挡住了太祖一统天下的脚步。
太祖当时恨他入骨,定国之后他昔日作孽旧部却仍隐藏于大唐疆土四处,伺机而动。
而当初高辅阳的父亲高士信投靠的汉东郡公刘达,便是昔日晋王杨元德手下之一。
当年的高士信才举兵反唐时,打的也是晋王旧部刘达的名号。
所以太祖忌晋王一脉,不容晋王血脉活着,就怕有一天,其旧部后人,以此为名,再次生乱。
陆家最担忧的,便是陆杨殊有一天身份暴露,会招致大灾。
陆父临终之前,拉了陆长元的手殷切交待,让他不惜一切,保住晋王血脉。
“可惜最终我仍有违父亲遗训,使杨殊死于奸人之手。”
陆长元拉了许氏的手贴着脸,有些恨恨的道:“如今我竟无力保住杨殊血脉。”
“您不要太过担忧。”
许氏抱紧了陆长元,皱眉道:“事情已过多年,当初杨殊被父亲抱回时,知情者并不多。”
她神情冷静,分析给陆长元听:
“再者说了,当年知情之人,过了这些时候,早就埋于黄土,秦王也不一定会知道杨殊来历,更不一定会猜出怀陈乃是杨殊之子。”
许氏深呼了一口气,接着又道:
“怕是以为如此方能握了您握柄,想要有意报复您罢了,您不要乱了阵脚,使他趁心如意才好。”
她这一番劝慰似是说进了陆长元的心里,使他脸色稍好了些。
事到如今,陆长元自然便唯有点头了:
“只盼真如你所说。”
他有些后悔过早的投靠容涂英了,还将中书令杜玄臻也开罪了。
“只是当初不该与容涂英走得太近,如今后悔也晚了。”他叹了口气,许氏便淡淡道:“老爷也不过是走投无路。”
当初他有意为陆长砚娶傅氏长女为妻,原本以为傅家那位母亲出身自江洲的长嫡女必是配得上陆长砚的芝兰玉树,却不想动了心思,打了主意,最终傅氏长女却由嘉安帝下旨,配三皇子燕追了。
如此一来,陆长元心中便暗叫不妙,此举已经开罪了三皇子,将来入仕自然也怕受他所制。
他入仕的原因,本是为了替枉死的陆杨殊报仇,为了避免燕追将来视他如眼中钉、肉中刺,而投靠容涂英。
陆长元此人目光独到,他看出容涂英此时正是得势之时,嘉安帝有意扶植他,对他十分信任。
原本陆长元想借他之势,以容涂英为跳板,直接进入嘉安帝眼中,成为忠于嘉安帝的臣子,而步步青云,却没想到,才将为官不足两个月,照容涂英示意,弹劾了秦王燕追不久,秦王一党的报复便来得这样快,指使监察御史方敬弹劾自己,拿住了他的痛处。
“我想辞官回故里。”
陆长元哪怕再是有些心机,可毕竟不足四十之数,才踏足官场没有多久,遭了这样一个变故,痛脉又遭人拿捏住了,便生出几分退意来。
许氏叹了口气:
“只怕如今走不脱。”
别说燕追会不会放过他,就连容涂英一党怕也是不会放过他的。
淌了这趟混水,想要抽身上岸,又哪是那般容易的。
“明日我去向尚书省员外郎的太太打探一番。”
尚书省员外郎名叫柴浑,其夫人张氏也是出身陇西,是许氏的同乡。
最重要的是,这柴浑的嫡子娶的是高辅阳的庶出孙女为妻,与高家有点儿沾亲带故的关系,而高辅阳的嫡孙女又许了容涂英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