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像他现在要裸捐获得救赎这件事,老婆孩子当然不能一下子就理解,那他为什么不能更耐心地做做工作呢?再世俗的人,如果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就能幡然醒悟了,而话引子就应该是这场地震。他得让他们知道,末日就在眼前了,如果还那样醉生梦死地活着,将来会再次回到人间受苦的。
这样设计了之后,他就更要持续地关心日本强震的消息了,到下午下班时,他已经知道,这次地震确实给日本造成了巨大损失,便在下班回到家后又一次宣布,晚饭后还要召开一次家庭会议。
因为他前几天曾冒出个那样从天而降的想法,他老婆儿子虽然极力反对,却也真怕他一意孤行的,毕竟那些钱是老头子冒着风险捞来的,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人家也有支配权。所以今天,在他们听唐森说还要召开家庭会议后,由于不知道这葫芦里又装了什么药,且以为唐森可能会回心转意,就又早早地支走了保姆和儿子的女友,然后心情忐忑地聚到了客厅,准备迎接第二轮双边会谈。
会议开始。唐森依旧坐在了那母子的对面,盯着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开口说话。
这就营造了一个场,心虚的人会自动收缩回一些能量,做好防备;有理的人则会滋生出更强的锋芒,以期一招成擒。
“呃,你们都知道今天发生地震了吧?”在觉得场环境已营造得差不多后,唐森终于开了口。
“当然知道,不就是发生在日本吗?咱们这个地方受点影响而已,可小日本这下可惨了。”他儿子说。
“那你们想没想过,如果这地震发生在黑马城又会怎么样?”唐森又问。
“那还能怎么样?肯定会死很多人呗。”他儿子回答,“你别以为我不关心外面的事,今天我也从网上看了,日本那地震是发生在海里,才发生的海啸,要是发生在陆地上,小日本的建筑再牢固,估计也他妈的受不了。”
唐森盯着儿子:“我不是让你说日本,我是说,如果这场地震发生在黑马城又会怎么样?”
“我说了呀,我刚才不是说会死很多人吗?”他儿子不解地问,“咱们中国这建筑,照日本的差远了,估计这么大的地震,肯定是一片平地了,能侥幸活下来的能有几个?”
“那就是说,我们都有可能在这样的地震中死去,是吧?”唐森很严肃地说,“在这样的灾难里,倒塌下来的房子可不会因为你是有钱人就网开一面,也不会因为你是穷人就砸得变本加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穷人和富人在这时候是没有区别的,对吧?”
“那当然,天塌大家死嘛。”他儿子说。
“既然都是个死,那我今天就要对你们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共同的终极归宿。”唐森耐心地说,“如果你们还不能一下子就明白,那我直说也行,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死亡,只是有早晚和形式不同而已。而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也正因为司空见惯,才容易被忽视。其实世界上每天都在死人,和人们不太相干的,人们并不过心;相干的,亲人或朋友,他们悲伤地为之送别之后,就还是要继续算计自己的生活。很少有人会想,我们有一天也会像他们一样死去。一个人人都能看到的结局,却始终被无意识地忽视着,这才是造成我们每天都有滋有味的原因。有太多的人几乎从来不去想,为了某种目的而费心劳力、甚至不择手段,却会在死亡降临的那一刻让一切都烟消云散。”
第二十七章 破釜
说到这里,唐森看了看老婆和儿子的表情,却发现他们正有如坠入五里雾里,显然是不太清楚他在说什么。
他因此略微感到了有些气馁,却马上又告诫自己要坚持。他知道自己要做到苦口婆心。
于是他接着说:“尽管你们没有看过多少书,可有些电视剧毕竟看过了,应该知道,古往今来,世界上曾经有众多的当权者,他们用手中的权力,要么创造了历史,要么改变了历史,但他们还活着吗?没有,他们后来都死了。现在的世界不管成了什么样子,对于死去的人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他们不能再欣赏自己的成就,我们能记住的只是他们的名字。据说顺治皇帝有一首诗,其中就有这样四句: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山河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你看,什么都不长久,创造或改变过历史的,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了。那么到今天,世事也还是这样,不管你是乞丐还是富豪,不管你是平民还是政客,不管你曾经失去了多少还是得到了多少,不管你是一直体验痛苦还是一直体验幸福,最终,每个人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