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2/4 页)
内室。
平乐则悠闲的逛回分配给自己的房间,关门静待。
足足一个时辰后,何劲推门而入,见到平乐,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女郎,如你所料,那淮阳城主给了某整整一钵银箔,让某无论如何请公子助他一臂之力。某己打探清楚,那奸细,是数日前趁夜翻越城墙时被擒下。而且臂上纹着楚国皇卫的标记,确是楚人无异。
女郎怀疑是楚人安排,意在离间。某觉得不会有错,女郎,下一步,我们要如何应对?”进城之前,平乐将自己的怀疑告知何劲。
并且猜测一下淮阳城主会如何应对。
先是大张旗鼓的动粮进城。让所有人给他做个见证,他的确是把粮借给了殷氏,现在殷氏来还,就算那粮被殷氏送去了楚国,也与他无关了。
然后给了何劲大笔的银箔,用来买通何劲。
这些都是人在遇事时趋利避害的常识,都被平乐说中。何劲还是觉得很惊奇,不明白几百镖师无故失踪,为什么大批的粮食会无人理睬,如果把粮劫走。让殷氏还不了粮。岂不做实了这淮阳城主通敌判国之罪。也将殷氏置于险境。
何劲将自己的疑惑说出。
平乐笑着解释道。
“但凡做这种布置,都不是想将人逼到死路。不管对方是谁,这样计划,无非是给殷氏找些麻烦。他也知道光凭几万石粮食不足以剿灭一个诺大的殷氏。若失了粮,这淮阳城主自是难其此咎。可也只是个渎职之罪,并不能因此攀咬殷氏。
至于那欠粮,殷氏再还上便是了。
可对方不动那粮,让我们将粮送回淮阳。这样一来,便会传出殷氏为自己开脱,而掩人耳目的将粮还回。相比之下,这样更能陷殷氏于不义。”
何劲一听便急了。
“可乐,这可如何是好?我们岂不中了对方圈套。助纣为虐。”
中了对方圈套吗?
或许吧。只是,谁套谁还不一定呢?
安抚好何劲,平乐将入城时收到的殷裔来信再次展开。那是殷氏的暗卫趁乱塞进她的马车的。
那个人,竟然己经料定她必来淮阳,也料定她能看出其中关键所在。并且想到此行即使有险。亦是在邻近淮阳之时。
甚至笃定,她定会平安入城。
这人,难道生了双千里眼吗?人远在濮阳,竟然将淮阳的事猜测的分毫不差。
旁的,他并未多交代,只让她随心而行。
这是对她的信任呢,还是对她的试探呢?平乐希望,是信任。就像她信他,信他一定会在三月桃花齐绽时前来相见。
即如此,还需快快处理此事,她可不想在淮阳看桃花开。
殷氏还粮的第二日,淮阳街头巷尾便开始传出那个诈死的楚齐原是楚国贵人,其父还曾官拜将军。也算是将门后代……诸人悟,难道那楚氏小儿虽一幅弱不经风的外貌,却是个心比石坚的性子,原是家学渊源。
很多人受过楚齐恩惠,若没那楚国小儿,他们此时岂能安然活在世上……说那楚齐是细作,若中细作,干脆放任他们不管便罢了,这样还能耗损些晋国国力,何乐而不为?
可那人二话不说的便进了疫区。
甚至在有人挑唆他们闹事时,还挺而走险的将他们骗回。让他们免于被当成乱臣贼子砍头示众。那样的人,怎么会是细作……
有人不由得问,即是楚国将门后代,为何来到了晋国。
于是,一段有血有泪的悲惨家史被曝出。
三年前,楚国有一位忠烈的将军,却被诬告谋反叛乱,最终被判了秋后问斩,祸延九族。最终,九族百人,只逃出了一个自幼身子病弱的幼子。那幼子一路辗转,历时两年逃到晋国。不想才到淮阳便一病不起了。
就在快要丧命之时,遇到了殷五公子。
得五公子怜悯,着人救治,这才让那楚国小儿捡回一条小命。
那楚国小儿为感谢殷五公子的救命大恩,这才投身殷氏,为其效力……
才有了解淮阳瘟疫,求粮助淮阳百姓脱困之举。
这样大的善举,却被有心人利用,说成什么通敌……甚至连殷氏都牵扯进去,其心当真可诛。
谣言之所以称之为谣言,便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如果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谣言亦可以一日千里……
随后,又陆续传出这楚国小儿一路辗转到濮阳,后又随五公子到郢城。终因殚心竭虑,忧虑成疾,小小年纪便归了西。听到楚齐当真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