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不是个善予的家伙,施琅他们就不用说了,如此算来,你的手下人才济济,如今有让你如此烦恼的,恐怕不是一般的问题吧!老头子虽然也在大都督府里帮你干些杂活,但是可说好了,老头子我可不是你李无庸的属下哦!”
李无庸讪笑道:“岳父你说哪里话,俗话说‘女婿如半子’,小子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亲人的,在心里早就帮您当作自己的父亲了,哪里能把您老当作自己的属下啊?那样老天都不会放过我。”这句话倒是李无庸的真心话。毕竟象李无庸这样的怪胎是需要一个象刘谦这样的长辈。
“既然如此,你就说吧!”刘谦掩住心中的激动。
“小婿想的是洪武皇帝朱元璋雄才大略,创下了数百年的基业,为什么只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就到了如此地步,连崇祯这样的勤奋君王也回天无力了呢?”
“哈哈哈。”刘谦微微一笑:“无庸这句话恐怕是另有所图吧!也罢,让老头子给你分析一番,其一,帝王之道是什么,那就是平衡,只可惜朝廷的历代帝王都不知道,就是洪武皇帝也不能免俗,皇权空前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发挥了很坏的影响。皇帝不明白政治平衡的必要性,简单地以为只要大权绝对在自己的手中,江山就会永固。却不知道御极之道在于平衡。也同样是这样,崇祯皇帝乾纲独断,杀了袁崇焕,毁了自己的长城;其二,宦官专权与厂特制度的结合,并祸乱民间,宦官是什么东西,是个不正常的人,而皇帝却很相信这样的人,洪武皇帝、建文皇帝、成祖皇帝等等,一直到崇祯皇帝,东厂、西厂以及锦衣卫,哪个不是这些宦官所掌,刺人隐秘、私设刑堂,高压之下,能出多少忠臣,许多忠臣就是这样消失的;其他就是灾荒、外敌等等,这些与以前的历代王朝都差不多。”
“东厂、西厂、锦衣卫?”李无庸淡淡的说道:“岳父大人,你说朝廷设那么多的厂卫干什么?”
刘谦闻言哈哈一笑道:“无庸,你总算问到点子了,恐怕你这几天的烦恼也是这个吧!”
“岳父说的是。”李无庸叹了口气道:“去年二十九号,小婿去安平校检三军的时候,小婿听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又见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让孩儿生出了许多的想法。”
刘谦闻言道:“那你说说。”
“这次征讨扶桑的时候,那些低级的将领中,立功最大就是一个叫做冯锡范的人,他的武功很高,小婿当时在山坡上,见他杀的人没有八十,但也有五十,但在功劳簿上却只有三十个人,而那个叫关尔森的年轻人,小婿在战场上并没有注意多少,但是功劳簿上,他杀的人却要比冯锡范少不了多少。这个就让小婿感到奇怪了,这个人并没有象我看到的那么厉害?”
“你是在怀疑这个叫关尔森的人?”
“不,小婿怀疑的是关尔森与那个冯锡范这两个人,功劳是不允许替换的,更何况在我台湾赏爵如此之高,除非是双方愿意,否则谁愿意给别人啊?可就是这样的大功劳,却让冯锡范甘愿把功劳送给了别人,这个关尔森的身份就有问题了。”
“可是这个关尔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与冯锡范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刘谦好奇的问道。
“这个倒不是问题。”李无庸淡笑道:“这两个人是谁,有什么目的,这个小婿倒是知道。”
“他是谁?”
“被我杀的那个郑芝龙之子,郑森,他是找我报仇来的。”
“郑森,关尔森。恩,果然不错。”
“哎,小婿担心的却是另外一回事。让小婿为难的是另一回事。”李无庸皱着眉头道:“岳父你说,那郑森来到我们军中那么长时间了,怎么到现在还没人知道呢?”
“你想?”刘谦大惊道。
“小婿也很为难,岳父你说这样做可以吗?”李无庸为难的问道。
“自古君王居于室中,而掌控于天下。”刘谦叹道:“但你想过当今朝廷的那些家伙了吗?当年洪武皇帝也许和你的想法一样,但最后却到了现在这样的效果。你不觉的有些冒险吗?”
“所以小婿也很为难。但总的来说利是大于弊啊!”李无庸微笑道:“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这样的组织,岳父,你说的对吗?”
刘谦叹了口气,“你早就想好了,就要我这个老头子自己提出了?”
“岳父,嘿嘿!”李无庸见刘谦,“当年洪武皇帝并不信任我们这些勋臣之后,这些年,这些勋臣之后,剩下的人当中,岳父的爵位最高,嘿嘿,我刘家能够活到现在这个时候,说明岳父大人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