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页)
入任何人的棋局之中。
她伸出手去,想抚平他紧蹙的眉头,却听见外面传来小林子的声音,“回禀娘娘,适才玉安公主陪官家在花园里走了些路,官家想是累了,回来便午睡了。”
随后传来皇后的声音,“既然如此,我晚些再来吧。”
玉安收拾好书案上的书出去。皇后转过身来,盈盈笑着看她。
“娘娘可是为官家出行的事来的?”玉安一边迈下台阶一边问。
皇后点头道:“朝中正值多事之秋,官家的安全和宫里的戒备都不可疏忽。我想让官家多派几队人马四方行走,再让几个武艺高强的人随行,以防万一。”
玉安点点头。皇后心思细密,面面俱到,德容均不逊于刘太后和先皇后。玉安本该尊敬她的,只是蘅冰曾经提起的事像一根刺扎在她的心里。
“娘娘,”她终究开口了,“玉安心中有一事不明。”
皇后原本闲逸的面容也敛了起来,驻足道:“公主但说无妨。”
“先皇后薨逝,可与娘娘有关?”
一丝笑容徐徐在皇后脸上展开,端庄娴静的风仪仍旧完美无缺。“玉安,在宫廷里,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因果,因此我给不了你完美的答案。先皇后的事,你的婚事,所有事,皆是如此。”
她的话虽然模糊,但玉安已听得明明白白。
皇后的目光却没有从她身上移开,而是静静地说:“玉安,我刚刚进宫的时候也曾困惑苦闷过,是你在霁月阁的作为提醒了我该如何在宫里生存。如今我已经熟悉这里,习惯这里,论起来最应该感谢的便是你。”
玉安看着她道:“皇后娘娘求仁得仁,这是您应得的。”
皇后恳切地看着她,道:“我知道,你的斗争是为了生存,而我的,则是为了更长久地生存下去。这是宫中女人的宿命,谁也不能怪谁。如果我这么说了你还是不能释怀,大可随时找我。”
玉安轻轻摇了摇头,“先皇后究竟是因何离世的,想必娘娘和玉安一样糊涂。眼下后宫井然,玉安又岂能再掀风波?若娘娘执掌六宫后能让这里头多些祥和,少些杀戮,也算是告慰她在天之灵了。”
皇后点点头道:“我可以答应你。只是若有人为祸,我也决不手软。”
这已经是玉安所能期待的最好的话。
当天晚上汴京雷声阵阵,下了场雨。第二天天放晴了,空气清新,赵祯一行八人,便装出宫去,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行踪。
他们刚一走,宫里就出了天大的事。
第三十八章 风云又起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消息是下午传到东宫的。官家带走了两个宫人、两个文臣、一个医官和四个侍卫,东宫的人对此竟然毫不知情。
赵祯一走,东宫这边的大臣们便前后进宫来。近日一些待推行的政令一拖再拖,赵祯出宫归期未定,再这样下去,即将错过最好的时机。那些奏疏皆是祈鉴查阅经典后呕心制作,恐又将功亏一篑,他心中苦闷难当。
小春子见状道:“官家出宫,太子监国,何不下令施行,先斩后奏,届时如果收效尚好,官家自然也就不说什么了。”
祈鉴道:“这话说得倒是轻巧。却不知道官家的性情优柔寡断,他对变革一直向往却又犹疑,我背着他行事,他若怪罪下来,别说朝政了,连这个太子的地位怕都难保。”
知谏院的一个大臣道:“太子殿下过虑了。如今朝堂军权、财权都尽归太子,您的地位岂是说动摇就动摇的?”
太子宫的幕僚孔直温亦道:“建居养院、办新学、改革赋税,太子殿下的各项新政均有利于大宋的千秋基业,可那些蝇营狗苟的人却多番阻挠。如此反复,百姓们只会将种种弊端归咎于失败的变革上,劳民伤财不说,要东山再起也就难了!”
祈鉴愁眉深锁。蘅冰送水果进来,见此情状道:“殿下不过是担心官家怪罪,但殿下无论怎么小心翼翼,只要你是太子,就必须这样战战兢兢地过着日子。明眼人都知道当今官家只知道因循祖制,没有开天辟地的魄力,太子若真有心改革,就耐着性子等到官家百年后再议吧!”
祈鉴立刻怒道:“你这是什么话?”
几位大臣一起进言道:“太子妃言之有理。革除弊政非一日之功,若每一个环节都要战战兢兢等待官家谕令,何年才能功成?臣等愿拥护太子试行置将第一诏。”
国子监直讲孙复亦道:“微臣有一计。官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