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页)
《山海经》(今本无,《庄子·秋水箱》成玄瑛注引)曾记载说:〃羿射日,落为沃焦。〃
《文选》注引云:〃尾闾,水之从海水中出之也,一名沃焦,在东大海之中。尾者,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族聚之处,故称闾也。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故名沃焦焉。〃
屈原《楚辞·天问》王逸注曰:〃界仰射十日,中其九,日中九鸟皆死,堕其羽翼。〃
《玄中记》云:〃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也,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东南流而不盈也。〃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射日时天上曾落下过东西;二是这些东西像石头而发烫,温度很高。许多人都将这些记载理解为陨石的撞击,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种推测与许多历史记载不相吻合,挂一漏万。我们认为,十艘或数艘宇宙飞船在修复月球的过程中,在熔化构成月海的物质时,很可能由于不慎将一些物质落入地球,造成古人记载中的〃沃焦〃事件。
至此,我们将〃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东海沃焦〃等几则神话,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规律,并将它们放到我们的大假说之下,既作为证据,又作为假设的线索。事后我们发现,这些神话惟有这样解释,才能使它们显出活力,才能揭示到神话的本质上去。如果我们将每一个神话都孤零零地去对待,那么这些神话就是死的,就没有了系统。所以,那些只会感叹中国神话不如古希腊神话有系统的专家、学者们,为什么不去换一下脑筋想一想:难道神话的系统只有古希腊一种模式吗?中国〃天〃神话的逻辑性这样强大,它为什么就不可以作为一种模式呢?
十日(月)就是月球智慧生物系统的宇宙飞船的假说,并非故弄玄虚,事实上,月球智慧生物之间的往来一直持续到唐代。从汉代以后,由于人们天文知识的进步,许多天象的记载更为精确,人们再也不会将月亮误认为太阳,所以我们在汉代的史书中发现有数月同出的天象。这种精确的记载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比如,《隋书·天文志》记载:〃太清二年五月,两月现。〃时间是公元548年6月;《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说:〃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现。〃时间是大约公元618年前后。而这些记载如果放到远古时期,肯定会被认为是数日同出。
第十二章 人类的第一代文明
〃神〃不但创造了人,而目还教育了人,于是有了人类的第一代文明〃中介文明〃。《周易》、中医、金字塔都是第一代文明的遗留物。然而,这一切都毁于一场大洪水,高山上牧羊人的后代没有能力将第一代文明继承下来,而是发展起另外一种文明,那就是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
〃中介文明〃,是我们的第四个假设。
第一节 文明的曙光
我们关于人类的起源、天地分离、史前大洪水、修复月球等等的假设到此已经告一段落,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与我们今天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人类文明问题。
我们人类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当前的文明乃是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它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出现。然而,按照我们的假设,人类的文明本应该有两个,它的划分以大洪水为界,前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一代文明,也叫〃中介文明〃(至于什么是中介文明我们以后要谈到);后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二代文明,也叫物质文明。我们今天正处于第二代文明当中。
关于第一代文明,我们是这样假设的:从人类被制造,到大洪水的毁灭,中间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大约几千年),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想孕育一种文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一代文明如果从旧石器时代算起孕育了整整60多万年),因此第一代文明并不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创造与积累,而是来自于那些创造我们的〃神〃的教育,应该说人类第一代文明的老师是〃神〃。这样一来,在人类的第一代文明当中就包含了来自宇宙深处某些文明的因素。
我们承认,这个假设仅仅是对人类在公元前400多年前,文明突然达到一个让历史不解高峰的推测,它本身没有多少直接资料作为证据,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同仁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民族,不论他们居住在北美洲还是大洋洲,也不论他们是居住在山区还是平原,在他们的早期文化里面都有关于〃人神相杂〃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