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页)
423
胡绳文集304
行政手段为主,逐渐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通过市场而实行的间接调控。改革前我们的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市场机制极不完善,而如何把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结合起来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不小的。但是事实证明,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就必须学会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我们称之为:过商品经济关。当前所要进行的调整,不是在改革中退缩,而正是为了过好商品经济关。
在改革中出现的另一种倾向认为,一切困难和矛盾都是由于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市场机制,放弃依靠行政手段的高度集中的体制而来。因此不如还是回到老路上去。这种倾向并不明确表现为许多人的主张。但是,人们对改革的艰难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缺乏为之付出必要的代价的准备,并且在改革的近期实惠预期值过高的情况下,一遇到困难和曲折,这种倾向就会若隐若现地浮出来。
改革,就其对全社会的深刻影响来说,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过去意义上的革命,不可能在一个早晨把旧的经济体制粉碎掉。许多矛盾和困难是由于新旧体制暂时并存的局面而来,有些则是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中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逐步使新体制健全地成长起来,最终代替旧体制。
回到老路上去,不可能为多数人认为是一种好的选择,而且实践已经证明此路不通。改革的道路是总结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在中国是近40年)的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而得到的结论。虽然走这条路会有风险,有困难,也难免有政策上的失误,但是要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没有
424
404胡绳文集
别的选择。抱残守阙,只会使社会主义制度失去在这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权利,更谈不到扩大其影响。
第四,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在党政分开,权力下放,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精简党政领导机构,克服官僚主义,制止贪污腐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采取了措施。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又必须同时加强法制。中国社会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中国共产党虽然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它领导的军队和地区中实行民主制度,但在革命战争的条件下,民主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全国解放后,我们又常满足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这类说法,忽略了实际民主制度的建设。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动所谓“大民主”
,其本意是发动最广大群众,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消除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但是这种大民主只会造成自发的群众骚乱,只能起破坏作用。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能适应经济战线上的改革和发展的步骤,不能滞后,也不能超前,必须有领导地、稳妥地、逐步地推进。当然不能重复大民主的错误。在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的同时,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秩序,这可以说是我们要过的另一关。
社会的多元化是个事实。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至今仍应认为是有价值的。他的意思是,社会主义社会有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不同于处理敌我矛盾
425
胡绳文集504
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会如何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种种人民内部矛盾,确实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
至于多党制问题,在中国共产党以外有八个民主党派。
我们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不可能也不应当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
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和改造。许多旧的领导方式不适用了,必须探求适合于新的条件的方式,否则党的领导就坚持不了。社会主义的旧模式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而得到改造,否则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坚持不了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另一项。在中国一部分知识界中存在着不同程度地怀疑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不能靠法律和政治权威来消除这种倾向。我们以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形势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挑战。我们应该勇于接受这种挑战,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大发展,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