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民党员与跨党的共产主义者和左派发生了分裂的现象,进而引起中共内部的不安。如果过几
天孙中山先生到了北京,他发现中共采取反对他的行动,将发生难以设想的后果。我要求立
即取消这个计划,改取欢迎孙先生北上的态度;并督促其宣言和主张的实现,反对违背这个
宣言的国民党右派与军阀实力派妥协的倾向。
这两个相反的意见付表决的结果,我遭受到在北京从未有过的惨败。赵的主张得三十七
票,占压倒多数,支持我的主张只获五票;此外约有十票弃权。但我仍未为这个表决所折服,
并起立要求复议。我指出:这个表决的结果是一种左倾幼稚病的表现:可能引起国共分裂和
中共内部分裂的严重后果。我要求一面请示中央,一面重新讨论。此时,弃权者也表示支持
我要求复议的主张。
赵世炎目睹支持我的主张者和弃权者多系重要党员,也许是我的发言对他也发生了若干
说服的作用;他以温和的态度表示,多数的主张可能因政治经验不足,发生判断的错误;现
在既已表决,只有哲时执行,但接受我请示中央然后进行复议的要求。
在这次会议之后,一般情势渐渐有利于我的主张了。首先,欢迎孙中山北上的一派在举
行筹备欢迎大会时,到会者竟达五千多人。这不特证明赵世炎在前次报告中所说欢迎孙北上
的人不多之说是不可靠的,而且也使他感觉中共将因此陷于孤立。同时那次因事没有出席的
李大钊先生也极力支持我的主张。在苏俄大使馆任重要工作的艾芬也面告赵世炎,苏俄和共
产国际都赞成孙先生北上。
中共北京区委会在这种形势之下,不得不改弦易辙;但不少同志难免有点丧失颜面的感
觉,于是我再出来做转圜的工作。在另一次党员大会上,我发言说:北京区委会在冯玉祥倒
戈后,努力在工人学生中发展工作的方针是正确的,已有相当成绩,令人欣佩。只是反对孙
中山北上的一点是左倾的,但现在还来得及挽救。我特别说明这不是一种可笑的错误,而是
由来有目的。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一以后,党内对国共合作过于乐观,后来因为遭受国民
党右派不择手段的打击,又转为灰心失望,走到另一个极端。其实同志们只要想想孙先生在
广东平服商团事变,和对广州英领事的干涉所采取的强硬态度,以及他这次所发表的北上宣
言,就会觉得这个盟友不可轻易抛弃:因此反孙北上的态度是不很适合了。我也指出:这种
左倾的倾向不仅在北京有,也同样存在于中共各地的组织中;即中央前此的指示也不能说完
全没有这种意味。现在孙先生即将到来,时机迫切,还是勇于迅速改正,表示欢迎为是。
由于我的劝说,大会通过了我的提案;并委托我去调解民众团体中关于这件事的不同意
见。根据这一决议,我去进行说服一些站在反对立场的民众团体的负责人(其中包括中共党
员和若干国民党左派),结果甚有成效。
145/151
… Page 146…
《我的回忆》第一册
在孙先生到达天津的前几天,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茶厅里,我约集了两派的重要代表各
三人进行协商。我首先痛陈同系国民党所领导的团体,现在分成欢迎与反对孙中山先生北上
的两派,是至可惋惜的事。我随即提出三点:一、国共两党党员和他们所领导的民众团体应
一致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二、拥护孙先生的北上宣言,一致促其实现,反对一切违背这个
宣言的企图及与军阀实力派妥协的倾向;三、两派民众团体的领导机构应在上述两个原则下
合而为一。
我的主张获得了一致的支持,会谈也由严肃转为轻松;并且决定两派民众团体的领导机
构立即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合并组织的具体步骤。
这场足以使国共关系恶化的大风浪,就这样暂告平息。不几天,中共中央欢迎孙中山北
上的指示也到了。中共的政策也就由怀疑国民党将与军阀妥协,反孙北上,转变为迎孙北上,
促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