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1/4 页)
大业六年元宵节,为了接待西域各国酋长和商人,充分展示大隋朝的盛威,
“于(东都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
又下令装点市容,要求檐宇统一,珍货充积,店设帏帐,人穿华服,卖菜的地方要铺上用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也要披绸挂缎装扮得五彩缤纷。
客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酒饱而散,不取其值”。
还要谎称:“中国丰饶,酒席例不取值!”史书上说,农历正月正值北方千里冰封的时节,隋炀帝便命人用绢帛缠树,给不明真相的客人说这是“仙晨帝所”。对此,有的西域人当面质疑:“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可见,摆阔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客人感激涕零,反遭质疑,“哂其矫饰”。
在他的折腾下,隋王朝早已危机四伏,水旱蝗灾使百姓饥寒交迫,苛捐杂税又频频激起民变,天下大乱。公元618年的一天,宇文化带领禁卫军哗变,要砍死隋炀帝。自觉大势已去的隋炀帝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面子”,还厉声断喝:“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拿鸩酒给我!”一生追求“面子”的隋炀帝,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他最后的努力竟是求得一个有“面子”的死法。
这两位只是例子却不是唯一,整个古代史上皇帝爱面子爱的更加疯狂的有的是,比之这两位还坑爹那是比比皆是。
遗憾最大的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西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船队经东南亚抵印度,又远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海岸。船队最大规模时,拥有军校、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工匠、水手等2万7千余人,有大船63艘,最大船长44丈4尺,宽18丈,可容一千余人,是当时世界最巨大的船只。
尼玛最大的船几乎就是航母了,以那时候的华夏别说其他的,开启大航海时代未必不可能,哪怕就是算不可能,如果不是单纯宣扬国威的,弄个千百万回来那也应该正常。
可是结果呢,用现在的说法郑和下西洋得到的也只不过就是宣扬国威,在说下那就是和平使者,几乎就是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的坑爹货。
整个郑和七下西洋都可以说只不过朱棣那个白痴想和历代帝王一样都是准备搞面子工程,基本可以说现实作用那是啥子都没有。
当然华夏物品在那里很牛逼,可是郑和却不是卖东西的,而是送东西的,那是见一个送一个,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
当然刘宇也不可能做这种事情,从还不是大汉帝国只是汉国的时候,刘宇就已经规定了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
整个大汉帝国如今也保持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利益出发,尽管这样看起来似乎野蛮了一些,整个华夏在刘宇的手中也开始变了味。
不过那些刘宇都不在乎,在如今这个世界之上,如果不学会改变,恐怕只能够等待毁灭,而且弄不好就是彻底毁灭,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可不是一个两个。
第四百三十三章 君士坦丁堡
盛夏,印度洋上湿热的气流被强劲的西南风吹向次大陆。君士坦丁堡的气候变得闷热难当,整座城市成了口倒扣的蒸笼,无论穆斯林还是基督教徒,都祈求着各自的神明,快些让这该死的天气过去,快些降下清凉的雨滴,当然前提要是这个世界上有神明。
如今时间已经悄无声息的闪过了三年,华夏已经进入炎黄历四千零二年,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大汉帝国的发展不仅完全进入了正规。
整个大汉帝国直接统领的疆域已经高达一千七八多平方千米,像高丽有些已经成型民族来说,汉国基本实行的是半殖民统治。
当然这种统治并不是刘宇记忆中那种半殖民半封建,这里的半殖民是华夏对这里进行有规律的统治,这里的人却依旧把他们当作外族。
刘宇这样做的原因也十分的简单那就是同化,作为外族亦或者说曾经伤害过华夏的他们来说,刘宇不可能毫无保留的就这样让他们融入华夏。
作为已经觉醒了民族意识的他们来说,同化之难度可想而知称之不可能也不为过,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融合,搞个不好可能就是五胡乱华的悲剧,刘宇可不想这个悲剧再度重演。
从后世华夏的经验看来,刘宇很清楚只有逆差才是最好同化的武器,只要让这些高丽人越南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