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生悲,跳跃造成共振,致使马棚倒塌。马棚下面, 支有做小吃的油锅火炉,一时大火熊熊,烧死或践踏而死的人达600之多。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香港赛马场火烧马棚大惨案。 葬身火海的600多人,绝大部分是华人,另有少数印度人和极个别葡萄 牙人,此外,还有数百受伤者与烧残者。省港两地的报章皆报道了这一惨 案,其中一篇报道的标题是:“快活谷成了伤心谷!” 香港赛马,形成独特的马文化。“爆棚”一词,源于马棚惨案。毛竹被 火烧时,会发出震耳的爆裂声响,故曰爆棚。现在爆棚之意是指客满,人 们很少会与马棚惨案联想到一块。 为使后人不忘记这段历史,华人在跑马地咖啡园坟场竖立起一座墓碑, 以纪念马棚惨案中的罹难者。
… 页面 67…
马棚惨案,一度使华人观看赛马为畏途。 1927年,华人中的上层人士,为抗议马会的种族歧视,成立一个纯华 人的马会,并在粉岭设立跑马地。在这种情况下,马会才被迫吸收少数高 等华人为会员,并特准华人骑师进入快活谷赛马。否则,洋人马会就会失 去大部分华人看客,这是他们最为担忧的。 办房新招 1931年,马会实行办房制度。办房对马会经营进行重大改革。彩票每 张两元,中彩以摇珠和跑马两种形式混合进行,这种新彩票又谓之大马票。 第一年头奖的最高额达到10万港元,当时一名工人的月薪才几元,这10万 港元,足够盖一幢非常气派的洋楼。 以小搏大、一夜暴富的神话在香港广为流传。赛马增加场次,赌马渐 成热门。马会财源滚滚,财大气粗。 原本,马会就是香港的贵族院,一些名微身卑的西洋人,来香港发了 财后,便竭力加入马会,以其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当时,香港流行这样 一句话:看一个人有没有地位,只须看其是不是马会会员。 现在,马会成了大财主,更是不可一世,炙手可热。因此,又有这样 一种流行说法:“控制整个香港的,是港督府、渣甸洋行、汇丰和马会。” 占香港人口大多数的华人,基本被排斥在这四大集团之外。华人的地 位,可见一斑。
… 页面 68…
第十章 早期华人名微财疏盼振兴 香港开埠初年的华人大都是卖苦力者,一位洋行大班说:“土著华人, 就像一群会说话的役马。”华人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吗?一些华商和士大夫来 到香港,渐使不可一世的洋人刮目相看。华人办实业,做买卖,渐把地盘 扩张到所谓洋人的“世袭领地”中区。更有的华人,进入港府成为政要。 毒面包案 在香港开埠早期,华人为抗议英国入侵中国与割据香港,多次举行罢 工罢市,也有人采取暗杀、纵火、投毒等极端行为的。毒面包案是其中影 响最大的一宗。 1856年秋,英军炮轰广州,省港华人激怒,街头出现告白,警告那些 卖粮食蔬菜给英人的华商,裕盛办馆老板张亚霖则认为,商人只管做生意, 不必介入国事。他仍供应洋船粮食,包办英人伙食。结果,张亚霖在广州 的分店被烧,但张亚霖仍一意孤行做英人的生意。 1857年1月15日,400多英人食了裕盛办馆的面包,全部中毒,因抢救 及时,无一死亡。经化验,面包含有烈性砒霜。中毒者中,有包括保陵总 督夫人在内的高层人士。香港警方把裕盛办馆的引名工人全部逮捕。 是日,正巧张亚霖带一家老小去了澳门。在皇后号航行途中,一家人 除张亚霖外,吃了面包呕吐不止。张亚霖怀疑有人投毒,要求皇后号返航 香港。一上岸,张亚霖即被警方逮捕。 张亚霖最后被判无罪释放。在英人面前一贯软弱的清政府,在张亚霖 的问题上态度强硬,下令通缉卖国贼张亚霖,欲判其重刑。张亚霖乘船逃 往越南西贡。何人投毒,真相如何,迄今仍是谜。毒面包案的发生,使英 人华人对立加剧,香港经济一度停滞。毒面包案,百余年来对此作评介的 华文著述汗牛充栋。大部分著述视不知名的投毒者为民族英雄,称其大长 国民志气,大灭英寇成风:少数著述认为,不管投毒者动机如何。至少食 毒面包的妇女儿童是无辜的,不可以抗英壮举相论。 香港开埠至今,华人一直占香港总人口的绝大多数。1848年港府作人 口统计,香港常住人口为2。39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