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个人认为西伦凯维兹同志是无愧于部长会议主席这一职位的。”
对于他的话,仍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争辩说,西伦凯维兹是个坏人,他有一些弱点,等等。赫鲁晓夫还是以
他演说家的才能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地位让他们服从了,他对他们说:“同志们,你们应当理解,如果他看来有些优
柔寡断,那只是由于他缺乏自信;他感到得不到你们大家的支持。
还有一点,如果你们撤换西伦凯维兹,那么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将会带来很大损害。“
赫鲁晓夫当时说这一席话,还有其他的考虑。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情况同波兰一样,
也是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联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社会党人一直认为,共产党人之所以与社会党进行合并完全
是为了本党的利益,因为没有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他们就不能取得多数;而共产党的地位一旦稳固之后,他们就把自己
的社会民主党伙伴一脚踢开。赫鲁晓夫不愿意让西方的这一说法得到证实。因此,赫鲁晓夫认为,西伦凯维兹的去留,
绝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有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事情。
在赫鲁晓夫的劝说下,西伦凯维兹最后保住了职位。西伦凯维兹尽管不知道他未被免职的幕后情况,但为了保住他
的职位,赫鲁晓夫是做了工作的这一点,西伦凯维兹总该是知道的吧。仅仅因为这一点,西伦凯维兹也应该站在亲苏立
场上,帮赫鲁晓夫说话。真没想到他居然明显地站在哥穆尔卡的一边。难道哥穆尔卡的威望真有这么高吗?
西伦凯维兹的话音刚落,赫鲁晓夫还没有回过味,刚才还唯唯诺诺、不敢与赫鲁晓夫正面交锋的奥哈布也作了同样
的表示。
赫鲁晓夫知道,他们两人的态度的变化,完全是因为苏军的推进,这一消息已唤起了两个亲苏分子的民族感情。在
民族利益面前,一切成见,一切隔阂都是第二位的。赫鲁晓夫感到了自己的草率与鲁莽,他感到自己的防线开始坍塌??
西伦凯维兹接着又说:“赫鲁晓大同志,我提醒你,你是在波兰领土上说话。”
这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所有波兰人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如果再争吵下去,便用不着哥穆尔卡说话,所有的波兰人
将用同一口径回答。武力威胁已犯了众怒。赫鲁晓夫自知理亏,为了缓和气氛,便改变了自己的意见,同意哥穆尔卡进
入政治局,但要求不把罗科索夫斯基排除在外。罗科索夫斯基尽管生于华沙,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苏联度过的。1918
—1920年他参加了苏联国内战争,并加入了俄共(布)。他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41—1945年曾率领苏军参加莫斯
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大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柏林等战役。他指挥过波兰第一军和其他波兰部队,
1944年获苏联元帅称号,1949年才回到波兰,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他
在波兰人的眼中是苏联人,至少是苏联在波兰的代理人。尽管他没有做什么对波兰不利的事情,但在波兹南事件之后,
全国上下都有一股反苏情绪,此时他的留任无疑是很困难的。
西伦凯维兹对此回答说:“政治局候选人名单已公布于众,这个新名单是不能取消的。”
与此同时,华沙的广大群众在双方会谈的地点贝尔凡德尔宫外举行了集会和示威游行,以支持和声援哥穆尔卡和波
兰代表团,准备自卫和抵抗苏军入城。工厂沸腾了,特别是华沙“热兰”小汽车厂,许多高等院校也沸腾了。工人们还
选出自己的代表到军队中串连、做工作,呼吁他们支持哥穆尔卡,支持民族独立。“热兰”小汽车厂的工人用自己厂的
汽车随时向党中央报告各地苏军的动向。公安部队根据科马尔将军的命令,守卫着八中全会的会场,把守着通向华沙的
各条要道,一方面监视苏军进入华沙的动向,另一方面准备发生武装干涉时进行抵抗。其他部队也做好了保卫中央委员
会的准备。华沙周围的郊区和工厂也把群众组织起来。首都四周的 16 个大企业的临时民兵在周未也不回家,坚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