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对于领导者应如何认识自己的团队,马云在点评一位《赢在中国》的选手时说道:
我刚才比较欣赏,你说你的合作伙伴比你更聪明,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品德。一个领导者和一个经理人的区别(就在于),优秀的领导者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经理人往往看到别人的短处,永远要相信(你)边上的人比你聪明。一个相信边上的人(比自己)聪明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麻烦就会来,这是我给你的建议,也是我比较欣赏你的一点。
创业者不需要好话
别人认为我讲话比较狠,比较钻,下笔比较锋利一点,因为我觉得创业者是不需要听好话的,创业者需要听真实的话,这个是我想说的。
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马云去哈佛做了一次演讲,之后,就有35个哈佛MBA的毕业生投身到阿里巴巴,至于为什么通过短短的一次演讲就能让那些人接受马云,马云是如此解释的:
我说我们成功的三个原因是,第一,我说我们没有钱;第二,我不懂技术;第三,永远不做计划。听得他们都晕过去了,学生都特别喜欢,因为我说如果你们希望听假话,我可以跟大家讲得很虚伪,特虚无缥缈的,但是我相信这儿所有的年轻人跟我一样,希望听真话。世界上最难的是讲真话,最容易的也是讲真话,你跟他们讲真话的时候他们会听。因此,我每次总是去哈佛去MBA骂一些人,骂他们是因为爱他们,如果连骂都不骂的时候我就是不爱他们了。
马云担任《赢在中国》评委也是这样的。马云希望创业者从他的经历和失败中得到启发,所以他对选手的点评很中肯也很尖锐。马云在点评每一个创业案例时都会调动他以往创业中的点点滴滴,他将这些点滴串联起来,并系统地总结出让选手也让观众共鸣的东西。这就是《赢在中国》中马云的魅力所在,也是马云作为一个评委的魅力所在。
马云曾这样解释他1995年“下海”的原因:“因为当时我在学校里教的都是从书里得来的东西,所以很想到实践中去看看。花十年工夫建立一家公司,再回来教书,把自己真正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个听起来天真得像少年之梦的想法,马云坚持了很久,一直到2004年的时候,他才在阿里巴巴股东们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个打算。
其实我从30岁创办企业离开大学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花十年时间创办一个企业,然后再回学校去教书,这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当时犯了一个错误,我把创业看得太简单。其实创业很难的,创办一个伟大的企业更难。你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很大的,那时候就轻易说十年我就可以回去了,其实这是个错误。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董事会、我股东就讲你真的想教书,我们给你成立一个阿里巴巴学院让你去教书,现在我每年选择10个大学去交流、去学习、去给人家上课。像哈佛、伯克利我都去,每年我选10个大学,包括北大都会选,满足一下。
可以看出,马云还一直念念不忘做教师的那种感觉。在创业成功之后,马云仍然热衷于在各种不同情境之下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与想创业的人们分享他创业的感受。
我希望把阿里巴巴六年的经验,六年的错误,六年的很多东西跟大家分享,我不希望看见很多企业今天很成功明天又失败。
教书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老师,我总是希望我的学生比我优秀。所以作为一个首席执行官,我称自己是“首席教育官”。我总是希望我的团队成员比我强大。做首席执行官是个艰难的工作。我希望尽快有人能替代我。我的职责是招募新人,让他们能够成为我的继任者。让公司能继续运营95年,那是我的工作。
我在全世界各地学习,思考、读书、学习之后再把思想和外面的人分享。我们坚信中国市场本身就是跨国市场,在中国一定能诞生世界级的公司,世界级的企业家。所以阿里巴巴不仅帮助中小企业成功,也帮助青年人学习使命感、价值观。所以强调我们的企业文化,强调我们的价值观,这是我特别希望和同学们交流的。我还是老师,我还会当老师,(所以)我叫自己“首席教育官”。
困难时,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
外人看到的都是企业家光辉灿烂的时候,其实他们付出的代价,谁知道?我们所经历的,大家看到辉煌的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80%,五六年以来我们都是一路挫折走过来,没有辉煌的过去可谈。每一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是很艰难的。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