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页)
就在这时,周恩来派人来探望,并对郭沫若的家属、秘书和工作人员说:郭老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了,要保护好郭老,保证郭老的安全。并且传达了认真保护好郭沫若的四条具体措施:第一,郭老身边二十四小时不能离人,要配备专人昼夜值班;第二,要郭老从十多平方米的卧室搬到大房间去住,理由是房子小,氧气少,对老年人身体不利;第三,郭老在家活动的地方,要铺上地毯或胶垫,避免滑倒跌伤;第四,具体工作由秘书王廷芳组织执行,出了问题,由他负责。
郭沫若听后无比激动地连连说:“谢谢总理,谢谢总理!”
周总理在大会前还亲自来看望过郭沫若。周恩来总是说:请郭老自己研究自己的着作,并表示自己也要研究他的着作,只有读了书才有发言权。他还对郭沫若的秘书和孩子们说:咱们大家都要读书,要不,就没有发言权。
郭沫若对周恩来的关心十分感激。他此时心里十分清楚,周总理实在不可能对他有更多更大的保护啊,他自己也还处境艰难,要对付多少难以对付的事啊!
“1·25”大会是背着政治局召开的,也没有经过毛泽东的同意。毛泽东在知道情况之后,十分生气。他下令扣留准备发到全国各地的“1·25”大会实况录音带,客观上也使有关批判郭沫若的那些话没有在全国扩散。
这使郭沫若感到别有一番暖意在心头。出于对“伟大领袖”的感激,也出于“自觉革命”的要求,他于2月7日,抱病写了两首题为《春雷》的七律奉呈毛泽东。
诗曰: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
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
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
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读书卅载探龙穴,云水茫茫未得珠。
知有神方医俗骨,难排蛊毒困穷隅。
岂甘樗栎悲绳墨,愿竭驽骀效策驱。
最幸春雷惊大地,寸心初觉识归途。
在这两首诗中,郭沫若用回答毛泽东的《读〈封建论〉赠郭老》的方式,一方面检查、批判自己过去的观点,一方面表白自己重新学习、重新认识的决心,表示要用毛泽东思想的“神方”排除自己脑子里的“蛊毒”,和工农大众一道去“涤除污浊绘新图”。这一些,可以说都不是虚情假意的表态,而是他的确如此想,如此认识“批林批孔”的重要意义的。实实在在,两首诗都给人充满“诚惶诚恐”之感。
这实在是够难为郭沫若的了。
但我们也不要太天真,以为郭沫若的这一转变是极为容易、轻而易举的。实际上,其中不知有多少矛盾,多少痛苦!
我们知道,就是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如排山倒海的五四时期,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积极参与者的郭沫若,也并没有对孔子及其学说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依然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孔子是个“球形的天才”,全世界只有德国的哥德和孔子堪配这一称号。1920年1月18日,他在致好友宗白华的信中写道:“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底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他也有他简切精透的文学。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底存在,是断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个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他对孔子的认识有所变化,但基本的评价是没有什么大的改动的。
而今他在毛泽东发动的“批林批孔”运动“强大威力”下,不得不“弃旧图新”,此事是耶?非耶?对于郭沫若以至对于我国的学术界思想界来说,幸耶?不幸耶?现在已经是洞若观火了,可在当时,又有谁能够体认到郭沫若的内心世界究竟如何呢?
然而,即便如此,江青一伙还是不甘就此罢休。
这次大会后不久,张春桥和江青先后窜到郭沫若家里,指责他歌颂孔子骂了秦始皇。张春桥摆出一付“权威”的架势,把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写的剧作和论着说成是王明路线的产物,是反对毛主席的。江青更是施展各种手法,软磨硬缠,逼他写“批宰相”、“批大儒”的文章。郭沫若知道那是针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