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欢��谠诘母锩�一穑�疵挥邢�В�喾吹模��滩乇阌�岣唬�坏┛拐胶畔欤��惚蓟刈婀���母锩�惹椋�簿椭匦卤�⒊隼戳恕�4年抗战,不论在他的着作上,在他的行动上,都可看出郭沫若仍然是充满革命热力,保有着当年热情的郭沫若。……革命的现实主义久已代替了革命的浪漫谛克主义,郭先生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了”。“他不但在革命的高潮时挺身而出,站在革命行列的前头,他还懂得在革命退潮时怎样保存活力,埋头研究,补充自己,也就是为革命作了新的贡献,准备了新的力量”。“郭先生是富于战斗性的,不仅在北伐、抗战两个伟大的时代,郭先生是站在战斗的前线,……便在25年的文化生活中,郭先生也常常以斗士的姿态出现的。正因为这样,他才能成为今日革命文化的班头”。“鲁迅先生死了,鲁迅的方向就是大家的方向。郭沫若先生今尚健在,50岁仅仅半百,决不能称老,抗战需要他的热情研究和战斗,他的前途还很远大,光明也正照耀他。我祝他前进,永远的前进,更带着我们大家一道前进”!
在周恩来的发言之后,郭沫若的许多朋友和同行也相继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并且无不满怀深情地祝福他生活得更好,更多地创造出成功的作品。
郭沫若静静地坐在席间,心中翻滚着汹涌的波澜。50年的风风雨雨,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无数往事都涌上了心头。50岁,传统上是算步入老年了,“五十而知天命”啊!但是,今天的盛会却让他再一次看到了肩头的重担和前途的漫长,他必须依然鼓起年轻人的勇气和干劲,带领着大家战斗在这艰难的环境和艰难的时代中。
最后,他在向来宾们所致的答词中真诚地说:“回首50年,深感惭悚。从今日起,当按朋友们的热情鼓励,一定把毕生的心血贡献给我至爱的祖国,贡献给人类的幸福事业!”
就在这一天,革命的心脏延安也举行了庆祝活动。
另外,桂林、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也相继庆祝。各地的杂志和报刊也都出了纪念专辑和特刊,发表了很多纪念和评论文章。把郭沫若与“英国的末尔顿(密尔顿),德国的歌德,俄国的布雪金(普希金),美国的怀德曼(惠特曼)”一起,并称为“民族诗人”。称赞他“充分尽了”“诗人的时代任务”,“是时代的号角,是大众的传声筒,是暴风雨前的海燕”,并“祝中国民族永生!民族诗人永生!”
这次祝寿活动,一直延续到12月才结束,纪念的文章更是陆陆续续刊登了约半年的时间。历史话剧《棠棣之花》在两个月内连演了四五十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因为这出戏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而且为了造成强烈的政治影响而进行了改编和宣传,周恩来本人就先后看了七遍,并指示《新华日报》出专刊深入宣传其重要意义;而刊头的“《棠棣之花》剧评”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就是由周恩来亲笔所题的。
毫无疑问,这次祝寿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12月的一个晚上,郭沫若应邀到周恩来的曾家岩50号寓所相聚。一起来的还有其他几位同志,大家一边吃饭一边总结这次活动。心情非常愉快。
隆冬的重庆寒气逼人,但席间是暖洋洋的气氛,大家都说这次活动很成功,效果非常好。自从“皖南事变”以来,人人心里都郁积着沉重的愤怒和悲哀,通过这次热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宣泄,更在众人的热情中得到了鼓舞和继续战斗的勇气。在国民党当局最害怕进步人士会聚一堂畅所欲言的情势下,这次活动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新式的斗争,它以统一战线的形式为民众指出了团结抗战的前途,宣扬了爱国主义的精神,赞美了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品格,深刻地教育了每一个人。大家一致叹服周恩来的主意出得好。
周恩来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说:“你们以为就搞这一次吗?以后我们还要为沈钧儒、茅盾、洪琛、老舍做生日。到时候,大家都去喝酒!”他其实还有一句话没有说,这就是:“别以为这是我周恩来个人的主意,也别把这样的活动看作是为某一个人祝寿。这也是一场经过党中央仔细研究策划和部署的特殊战斗啊!”
参加这种战斗部署的人中,当然少不了一位重要人物。
他,就是毛泽东!
●四、“献给现实的蟠桃”
古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此后人们就用“投桃报李”来表示友人之间彼此的投赠。这除了表示物质上的,更主要还是指感情方面的。
郭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