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页)
,刚刚在座位上坐下,穆羽也走进来,低声道:“大人,那个人……已经到了。”
杨浩精神一振,连忙起身道:“把他从角门带进来,请进后宅花厅,我马上就到。”
“是!”穆羽一再身,又溜了出去。
杨浩稍事整理,便出了书房,向后宅行去。
如今,杨浩已在肃州成丅立了安西军,自任安西军节度使,迄今为止,他已兼任横山、定难、安西三军节度使。同时,他任命张浦为安西军节度副使,并且实行军政分开,命人火速从夏州调来了沙洲大儒路无痕,担任首任肃州知州。
路无痕高调上任,兵不血刃地便帮杨浩完成了一件大事:曹延幕开始自乱阵脚了。
“张兄此行机密,而本帅出入,行止难免为人所注意,就不亲自送张兄离开了。”杨浩起身,向那位神秘的张姓客人笑道。
“杨太尉太客气了,太尉政务繁忙,张某就不打扰了,现在就赶回沙洲,一定把太尉的意思,告知家父。”张姓文士起身还礼,笑容满面。这人三十左右岁年纪,白面微须,一表人才,只是在杨浩面前,脸上带着刻意堆起的笑容,有点诚惶诚恐的感觉。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箭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将军者,张义潮大将军是也。今日本帅统兵西征,未尝不是秉承张大将军遗志。此事若成,便是造福我西域数百万汉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昔年,张义潮将军振臂一挥,群起响应,西域重回汉家手中,这是不世之功。今日,希望张老先生能振令祖之余烈,再举义旗,则杨浩感激、西域数百万汉人感激、就是令祖张义潮大将军,也会含笑九泉的。”
张姓文士听他吟起赞颂自家先祖的诗句,提到自家先祖的名字,不禁挺了挺腰杆儿,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他听杨浩说完,向他重重一抱拳,激动地道:“太尉放心,此回沙洲,张某一定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杨浩也肃容道:“杨某先祝张兄旗开得胜、马到功成!穆羽,替我送张先生,要艾义海亲自带人护送张先生,安然返回沙洲。”
张姓文人又向他抱了抱拳,随着穆羽急急行去。
他是张义潮的后人,张承奉称王时,敦煌长史、金山国吏部尚书曹仁贵自称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确立了曹家在敦煌的统治地位,与张承奉共同统治敦煌。从那时起,张义潮的后人便只是名义上的金止,王,而曹仁贵则是实际上的金山王。
此后,曹家势力一步步扩张、稳定,直到从架空到取代张氏后人,成办金山国不管名义上还是实际上的真正掌舵人,张家后人则渐渐沦落为游离于沙洲权力核心之外的一个大家族。然而,张家毕竟是归义军的创始人,尽管丧失了实际权力,但是张家依然是归义军的精神领袖。
平时,张家已很难对沙洲归义军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并不包括特殊时期。比如:沙洲内忧外患,人心不稳,曹家不能给沙州带来和平与希望,相反会带来毁灭和死亡,权贵豪门世家需要一个新的代言人,这个人得有资格与曹家叫板的时候。
归义军苦守瓜沙二洲,固然不必扯上什么民族大义,只是曹氏政权维护一家一族之利益的原因,但是客观上,他们却起到了让汉家文化在西域薪火相传、始终让汉人在西域保持一定影响力的作用,所以如非迫不得已,杨浩不想与归义军兵戎相见,杀个你死我活。
他先以强大的军威震慑瓜沙二洲,以民族大义唤起归义军将士的共鸣,以路无痕影响瓜沙二洲的士林官场,通过宗教势力左右无数的沙洲佛教信徒,最后再给他们椎出一个血统纯正、形象灿烂的张义潮后人,让张家振臂一挥,直指杨浩大将军才是沙诽的希望、沙洲的未来,沙洲东方的启明星……如果这样都撼动不了曹延恭的统治,那瓜沙二州也不会是现在这样一哥要死不活、到处和亲的窝囊样了。
送走张姓文士,杨浩回到书房,看了看面前堆积如山的各种公文,轻轻捏了捏眉心,顺手拿起一份便展开来。
路无痕赶到肃州以后,杨浩肩上的重任减轻了许多。路无痕是西域大儒,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收徒授业,传递教化,使得路无痕成为一个很实际、也很懂得变能的人,他不止有才学,而且是个干吏,绝没有中原某些博学鸿儒的臭毛病。
杨浩得了肃州之后,军、政、经济,各个方面,都要建立新规矩,推行新制度,还要任用大批的官员,要想得到肃州世家豪族的全力支持,不可避免地要从他们之中挑选一些精明能干的人才为己所用。肃州龙家已经倒了,肃州的豪门世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