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
“好!你有哪些收获,下次再跟老夫谈。”张之洞将鼻烟壶放回书案,盯着杨度问,“老夫现在问你,你为何要在日本鼓吹骚动。反对朝廷,你难道没有想到,这是大逆不道的吗?”
杨度大吃一惊,他没有料到张之洞会突然这样严厉地责问他。瞬时间,他有点后悔不该来闯虎穴,但很快便镇定下来:既已来了,便不能退却,说大人则藐之!他从容回答:“回大人的话,晚生在日本的确是讲过,一个弊病丛生的国家,与其死水一潭发烂发臭,不如来点骚动,招引生气,龚瑟人早就说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可见鼓吹骚动的,并不就是罪过。至于朝廷,也不能说它事事都对。倘若一点缺漏都没有,为何皇太后、皇上在蒙尘时要下诏自责呢?假若在太后着迷于义和拳时,有人坚决反对并起了作用的话,又哪来的日后帝后播迁呢?伍员唱反调而为忠臣,伯嚭善逢迎而为奸佞,这已是历史的定论。因此,反对朝廷的不见得都是反叛。晚生以为,大逆者,逆全国之人心也,大反者,反天地之大道也,而招引生气、补苴罅漏,不能谓之大逆不道。晚生无知,还望大人赐教。”
杨度这一番雄辩,试图将自己在日本对朝廷的不恭之心不轨之言轻轻巧巧地掩盖,倘若遇到的是一个满蒙亲贵,或是一个对朝廷愚忠的汉族大臣,自然并不会起多大的作用,可是现在问话的是一个想顺潮流而动,力倡变法,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开明总督,张之洞不但不认为他是在巧言掩饰,反而认为他说的是真正的实话。
“照这样说来,你是大清朝的忠臣,老夫错怪你了?”张之洞站起身,离开转椅,在西域毛毯上甩手踱步。他气血不好,坐久了身子就发麻,非得走动走动不可。他比王辏г诵×剿辏�谘疃瓤蠢矗�幢认骁彩ο缘美下醯枚啵�疑聿陌�。�睹挥邢壬�姆绮伞U胖�凑饩浠笆羌シ恚�故钦娴南��宋蠡幔�疃纫皇蹦貌蛔肌K�退�睦鲜σ谎��永疵挥邢氲揭�龃笄逋醭�闹页迹�巫我郧蟮闹皇且徽棺约旱谋Ц骸Q疃缺纠聪牖卮穑骸巴砩��龅氖侵泄�闹页迹�⒉幌胱鲆患乙恍盏闹页肌!弊�钜幌耄�谡庋�晃淮笄宄�某璩济媲埃�醮蜗嗉�闼党稣獾然袄矗�暇故翘�懊亮耍�蝗缢匙潘�囊馑挤笱埽�巴砩�腋缸媪奖裁墒芄�抑�鳎�砩�救擞质蔷偃耍�娜啡绱笕怂�档模�恍南胱龀�⒌闹页肌T谌毡荆�溆杏氤�⑽�械母锩�常��砩�胨�遣⑽蘖�怠M砩�谌毡景肽辏�惺茏钌畹氖牵�毡局��匝杆偾渴ⅲ�褪且蛭�髦挝�录忧苛颂旎实娜�ΑN颐侵泄���毡荆�滓��阋簿褪且�忧砍�⒌娜�Α9赜谡庖坏悖�砩�挂���蚶洗笕速鞅ā!�
这几句话说得张之洞很满意,他轻轻地点点头,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起身走到景泰蓝瓶边的书架前面,从架子上拿出一张报纸来递给杨度:“这张报纸想必你在日本还没有来得及见到,那上面登了一首黄河歌词,写得不错。作词的杨承瓒是不是也在日本留学,你认识他吗?”
杨度接过报纸,大感意外。原来这是一张《 新民丛报 》。《 新民丛报 》上刊登的文章,多数说的是维新变法,梁启超的时论,几乎每期都有。梁启超以他特有的笔端常带感情的“饮冰体”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他的观点。国内许许多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依旧如醉如痴地崇拜他。这种心情,不但不因朝廷的禁止而减弱,反而随着太后、皇上再次明令变法大为增强了。人们普遍认为,康梁是首倡变法的先驱,戊戌年对他们的镇压是错误的。尽管人心如此,官方依然维持原议:康梁是乱党,他们所发行的报刊是绝对禁止在国内传播的。就是这样一张被慈禧太后视为洪水猛兽的《 新民丛报 》,居然出现在堂堂湖广总督衙门内,大模大样地摆在总督大人的书房里,杨度大为惊讶。至于歌词的刊出他也没想到。梁启超想为留学生们制作一首新歌,要求雅俗共赏,利于唱诵,在《 新民丛报 》上发起征稿启事。杨度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写了一首歌词,为不让老友知道是他写的,便用自己的原名“杨承瓒”三字落了款。不料梁启超毕竟眼力不凡,作为首选刊登了他的《 黄河曲 》,更不料张之洞英雄所见略同,也加以称赞。杨度很高兴,仔细看着。刊出来的是他的原稿,一字未改:
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古来圣贤生此河干。独立堤上,心思旷然。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铙吹,观我凯旋。
“回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