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由于战功显赫,耶律休哥被萧太后封为“宋国王”。耶律斜轸被萧太后加封为“太保”。后来他随太后南下,途中不幸逝世,萧太后赐予棺材,参加了他的葬礼。
在掌管辽国期间,萧太后虚心依靠将领,任用汉人不加怀疑。她制订了重视耕种、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教育儿子学习中化。
当萧太后把*交还给辽圣宗时,辽国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
………【第十节 寇准抗辽】………
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宋朝朝廷。在此情况下,宋真宗只得听取大臣的意见,将被排挤出朝廷的寇准召回,任为宰相。
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但副宰相王钦若和另一个大臣陈尧叟却暗地里劝真宗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陈尧叟是蜀人,劝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听后,犹豫不决,便问寇准怎么办。
寇准看到这两个人站在旁边,就知道是他们出的坏主意,他声色俱厉地说:“这是谁出的好主意?出这种主意的,应该先斩他们的头!”他坚持说只要皇帝亲自带兵出征,鼓舞士气,一定能打退辽兵;而如果放弃东京南逃,人心动摇,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国家就保不住了。
在寇准的这番鼓舞下,宋真宗也壮起了胆,决定御驾亲征,并由寇准随同指挥。
当时,澶州城已三面被辽军围困。宋军便在要害的地方设下弩箭。辽军主将萧达兰带了几个骑兵视察地形,正好*宋军伏弩阵地,弩箭齐发,萧达兰中箭丧了命。
萧太后听说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而自己这边又痛失主将,觉得胜负难料,便派使者到宋朝行营议和,要宋朝割让土地。宋真宗听到辽朝肯议和,正合他的心意。他不顾寇准的坚决反对,派使者曹利用到辽营谈判议和条件。宋真宗叮嘱曹利用说:“如果他们要赔款,迫不得已,就是每年一百万也答应算了。”而寇准却在曹利用离开之前警告他说:“赔款数目不能超过三十万,否则回来的时候,我要你的脑袋!”
曹利用知道寇准的厉害,到了辽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定下来,由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本来宋真宗觉得寇准有功,是他坚持抵抗才避免了更大的失败,挺敬重他的。可是原来主张跑的王钦若等人却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是拿皇上当赌注,孤注一掷。结果反倒觉得寇准可恶,于是将寇准撤了职。
………【第十一节 北宋西夏之战】………
在宋朝国土的西北部,是党项族的部落,趁宋朝忙着对付辽朝的机会,党项贵族经常侵犯宋朝边境。宋真宗疲于应付,只好妥协退让,封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公元1004年,李继迁死后,又封他的儿子李德明为西平王,每年给大批银绢,才平稳了三十多年。
李德明的儿子元昊是个雄心**的人。元昊继承了西平王的爵位后,准备摆脱宋朝的控制,自立门户。在公元1038年,正式宣布即位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因为它在宋朝的西北,历史上叫做西夏。
元昊称帝后,上表要求宋朝承认。此时宋朝的皇帝是宋真宗之子宋仁宗赵祯。宋朝君臣议论了一下,认为这是元昊反宋的表示,就下令削去元昊西平王爵位,断绝贸易往来,还在边境关卡上张榜悬赏捉拿元昊。这一来激怒了元昊,就决定大举进攻。
当时宋军在西北虽有有三四十万驻军,但是宋军久不作战,且兵力分散,互不配合,所以在训练有素、机动灵活的西厦军面前常常打败仗。
过了一年,西夏军进攻延州,宋军又打了一个大败仗。宋仁宗十分恼火,把延州知州范雍撤了职,另派大臣韩琦和范仲淹到陕西指挥抗西夏的战争。
范仲淹到了延州,把边境上的军事制度作了一番改革,他把延州一万六千人马分为六路,由六名将领率领,日夜*练,使原来十分散漫的宋军提高了战斗力。
西夏将士看到宋军防守严密,不敢进犯延州。
范仲淹分析了双方兵力,主张加强防守,牵制西夏兵力,但是韩琦却主张进攻。
公元1041年二月,西夏军由元昊亲自率领,进犯渭州,韩琦集中所有人马,还选了一万八千名勇士,由任福率领出击。
不料,任福中了西夏假败之计,几乎全军复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