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窦建德失败后,李世民再回兵围攻东都。王世充还想突围,将士们说:“现在夏王已经失败,我们就是突围出去,也没有用。”王世充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向唐军投降。
………【第九节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却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知道后,都劝李世民动手抢占先机,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史称“玄武门之变”,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第十节 魏征直谏】………
魏征曾经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魏征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不慌不忙地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李世民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
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唐太宗不记旧恨,选用人才,而且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
后来,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长孙皇后知道后,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如梦初醒,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可爱的地方呢!”
公元*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第十一节 李靖夜袭阴山】………
太原起兵以后,唐高祖一心对付隋朝,只好靠妥协办法,维持了和东突厥的和好关系,唐太宗即位不满二十天,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以为唐太宗刚即位,未必敢抵抗,率领人马十多万,一直打到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边。他派出使者进长安城见唐太宗,扬言突厥兵一百万,马上开到。
唐太宗把使者扣押起来,又亲自带了房玄龄等六名将领,骑马到渭水边的便桥,颉利听说使者被扣,已经有点吃惊;再看到太宗亲自上阵,后面唐军旌旗招展,军容整齐,不禁害怕起来,表示愿意讲和。过了两天,双方在便桥上订立盟约。接着,颉利就退兵了。
打这以后,唐太宗加紧训练将士,每天召集几百名将士在殿前练习弓箭。经过唐太宗的鼓励,将士专心练武,不出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