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⒆右黄鸸劭矗�M�⒆幽茏サ揭桓霰冉侠硐氲亩�鳌�
据回族习俗,如果孩子抓到了笔和本子,就意味着将来是一个能写会画、才华出众的文人学者;如果抱上了《古兰经》,就认为是个精通阿文、百问百答的阿訇,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若拿起剑刀,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耍刀舞剑,好武尚勇的武士;如果既抓了笔又拿了剑,就认为这孩子会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要抓到不起眼的小玩具等,则认为是个吃喝玩乐、贪图安逸、成不了才的“榆木疙瘩”;如果孩子什么也不抓,便说他(她)是个昏昏噩噩、一事无成的白痴、庸人等等。当孩子抓到钢笔、本子、《古兰经》一类的东西时,孩子的父母欢天喜地,心旷神怡,高高举起孩子庆贺逗笑,围观者拍手叫好!
抓岁仪式结束后,主人便端出岁糕、滚烫的烩菜,和来宾一起会餐一顿,祝贺孩子年复一年,吉庆平安,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回族家庭,以后每年在孩子的生日,都蒸一个岁糕,在自己家庭范围内庆贺、纪念,不请客人。这种习俗直到女孩长到九岁,男孩长到十二岁为止。
东非的巴朱恩族(其他国家)
流行一种类似中国“抓周”的起名方法,即将事先选好的许多姓名写在树叶上,让出生后七天的婴儿自己抓取,抓到哪个名字就用哪个;中非裂谷地带的民族因为地处“非洲十字路口”,自古以来战祸频仍,给孩子起名常常带有忧伤色彩,如卢格巴拉族常给孩子起名“懒惰”、“讨人嫌”、“小气鬼”、“没牛汉”,这往往是孩子父母的缺点或家庭窘境,带有自嘲意味;巴尼欧罗族则常给孩子起名“可怜虫”、“无家可归”等,这则是部族争端、疾病瘟疫等不幸事件的生动纪录。
隆重的潮汕*礼
小孩总要长成大人的,谓之“*”。据说古代法定的*年龄是男人二十岁,谓之“戴冠”,届时要行“戴冠礼”,女人则视十五岁为*,谓之“及笄”,也要举行仪式,但没有男孩子那么隆重。
到了当代,则不管男女都将十八岁为法定*年龄,可以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在民间,则约定俗成地将十五岁视为*。
在全国各地,都有未满十五岁的男女(也有的地方只限男孩子)举行*礼仪式,只是繁简不同,要论行*礼的郑重其事,首推潮汕。隆重到市面上竟出现了为这项仪式服务的行业。不过,他们店前挂的可不是“*节用品”之类的字样,而是用大约纸写着“出花园”三个醒目大字,因为潮人称行*礼为“出花园”,“出花园”的店铺就是专为“出花园”的孩子服务的。
凡是行*礼所需要的用品,除食物之外,其它的店铺里应有尽有,像什么木屐呀、花篮呀、腰肚(腰兜)呀、桶盘呀、米筒呀、笔筒呀等等。中国人尚红,潮人尤甚,所以凡出花园的用品大都或添或刷以浓烈大红色,使得店内红光耀室,喜气扬扬。
儿女是大人的寄托和希望,谁都想把心肝宝贝的*礼办得如式如仪,而且现在大多数家庭只生一个,*礼更是“几十年等一回”,礼俗又有那么多繁文缛节,有几个能记得清楚?于是有的店家便免费向顾客提供有关这方面仪规咨询,以招揽生意。出花园礼仪,潮汕各县市大同小异。一般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或“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礼仪的第一步就是沐浴更衣,沐浴的水要烧开后再降温,还要用泡上十二样鲜花,如百合、桂花、牡丹、芝兰、红花(石榴花)、玫瑰、百日红、千日红、九里香再加上榕树枝、竹枝、桃树枝、状元竹、青草等等,具体并无特别的规定,鲜花可随季节选用,但一定要凑足十二样。花最好取吉利好听的,唯有一样花不可泡于水中给出花园者沐浴,就是菊花,“菊”、“革”、“激”潮音皆相同,而不管是“革”还是“激”,都含有憋屈的意思,所以要忌讳。
沐浴时辰要选在正午。这边,儿女庄重地用香汤擦洗自己的身子,望着自自已不知不觉变得结实和粗壮的身体各部位,想象着天真无邪的童年岁月将要随“花水”而去,憧憬着如何当个像模像样的男子汉,那种心情,是既神秘,又新奇,也兴奋。
这时,得摆好红漆八仙桌,八仙桌上摆满了供品,再把公婆神、“花公”神、“花妈”神请来供在龛上,并跪下口中念念有词,进行祷告。
“香汤沐浴”完毕,母亲就让孩子“更衣”。其中穿红皮木屐,贴肚脐眼处要围上新肚兜的古俗是免不了的。穿带完毕,就在母亲的引导下跪拜公婆神,而后再拜花公花妈。在跪拜过程中,看到桌上供品,除了潮人敬神必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