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薛氏点了点头:“她也算是个苦命人了。这蒙古鞑子总是触怒了上天,才有这连年的天灾,也不怪有这许多人要造反了。”
薛氏出身书香门第,读过不少书,提起这些话题来,也能与周远达说上两句。
周远达听了,摇头道:“且休提这些吧!看她这些金子,倒也难用。她只怕也是用了遭人怀疑,故此才饿到这种地步。我们也不能拿出来,还是你收好了吧。”
薛氏道:“那这孩子怎么办?若是出首,我倒有些舍不得。”
薛氏与周远达结婚十几年,才得了周芷若一个女儿,至今也没有再孕,见到沐英长得可爱,心中自然生出一股怜惜之情,忍不得出动出首,将他交给元兵。
周远达道:“只怕她进村的样子被人看到了,我们收着这孩子,也受他牵累。”
薛氏道:“不如你趁夜带着他出村去,过得几日再回来,只说是回了一趟家乡,把你的远房外甥给带回来了。”
周远达道:“平白无故的,回的什么家乡。”
薛氏道:“便说是因着受了今日那群元兵的惊,想着膝下无儿,便要过继一个儿子来,故此回的乡便是。”
周远达想了一回,道:“却也使得,只是你收留这孩子时,可有人看见。”
薛氏道:“并无什么人,我还特意去门外看了。”
周远达道:“这孩子倒也是可怜,不若索性送去了你家乡,再寻个人家收养了他罢。那袋金子你我无福消受,也一并送了出去才是。”
薛氏道:“这许多金子,你敢带在身上?”
周远达笑道:“到底有多少?且拿来看看,我可没见过这许多金子,你不会是看错了吧。”
薛氏道:“这我怎么会看错,难不成我连金子也不认得。”
薛氏说着转身拿了那绣着一只白莲花的小袋子出来,周远达接了,叹道:“果然是白莲教的么,连这上面也绣着朵白莲,这袋子不能要了,你且去灶下引火烧了它。”
说着张开口看了看,又掂了掂,道:“却真有三四斤重呢,怕不有五十两金子。”
薛氏道:“我自会去收好这东西,你且快带了孩子去吧,虽然如今天亮得晚了,但如今也早过了寅时,再迟天就亮了。”
周远达点了点头,使了个眼色给薛氏,薛氏会意,便过去轻轻摇了摇沐英。沐英年纪虽小,却不嗜睡,一摇便醒——想是与母亲一起东躲西藏了很久,已经习惯了睡觉很是警醒了吧。
沐英睁开双眼,见是薛氏,似是松了口气,薛氏却道:“你小声些,且先起来,让你周大叔带你去一个地方,过得几日便再回来。”
沐英眼中透出警惕之色,周远达见了,倒也觉得好笑,便道:“你莫怕,只是这村里有些个妨碍,你来得蹊跷,需得与我去作些样子出来。”
虽然沐英年纪尚幼,但周远达不知怎地,便以为他能听懂自己的话,也不知是不是与自己家里的小大人周芷若这样说话惯了,便也把他当作小小年纪什么都懂的样子来。
沐英听了,似是也明白了些什么,便翻身了下床,也不多话,便站在周远达身边。
此时周远达已经用完了饭,便丢了箸,对薛氏道:“我这便走了,你在家中小心,这几日也不要让芷若再出门,莫要走露了风声。”
薛氏道:“这个我自省得。灶下还有几个馒头,可要带上?”
周远达点了点头:“我自不饿,但这孩子却要饿哩。”
二人领着沐英出去,想是去厨下了。这边周芷若却是眼皮微微掀动了几下——原来她也是一夜未睡,一边想着沐英的来历,一边等着父亲回来。
她原只知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却料不到沐英的生身父母,也是明教中人。再想想那妇人被一群孩子围住时用袖子遮住脸的举动,只怕就是怕孩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的,把自己来过这村子的事说了出去——若是大人,怕受到牵连,倒不敢说了。
周芷若暗叹了一口气——看来此生要与明教完全撇清关系,却也挺难的。
因为既然已经留下了沐英,那也不能半途而废啊,总要将他寻个妥善的去处吧——嗯,朱元璋收他为义子,也不知是在哪一年,但总该是他遇到张无忌以后的事。
根据前一世与张无忌相处的那段时日所得知的情况,张无忌初遇朱元璋时,只有十二岁,嗯,那就是说,是自己九岁那年的事吧。
——还有四年,就能把这小子给送走了!
周芷若自我安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