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牛下面的那家伙差不多。故此,人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了个“牯”字。牯者,公牛也。
柳高春读过好几年书,有一定文化,记性又好,能说会道,加之会唱戏文,会说道情,又善于讲故事,在村子中有较大影响,就是邻近三姓,十里方圆,也知其大名。
柳浪父亲是生产队长,生产队又放在他家记工分,因此,每晚进出他家的人特别多。阿春牯头也是该生产队的社员,每晚是必到的,因为每人都要关心自己当日的工分记上没有,有没有漏记或错记。阿春牯头一到,整个屋子的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他不是拿出几则谜语让大家猜,就是说一段书给大家听,或者唱上几段婺剧让大家开开心。
柳浪很小就喜欢听阿春牯头说书唱戏文,阿春牯头是他的崇拜者和心中偶像,从小老是屁颠屁颠地跟着他。阿春牯头不管是在本村或在邻村演出,柳浪总会出现在他的身前马后,给他打个下手,比方说帮着拿个道具,给他端个茶递个水的等等。再说柳浪这孩子从小机灵,阿春牯头也愿意带着他,身边有个伴,凡事也有个照应。俗话说得好:“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学拉锯。”渐渐地,柳浪也喜欢上了说书唱戏文、讲故事、猜谜等,有时走路也哼上几句小曲,在学校和同学一起来个三句半什么的。
在农村文艺活动少、既无电视又无电影的那些日子里,阿春牯头经常给大家说书、唱戏文,给社员们增添了不少乐趣,活跃了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
这天晚上,会计记完工分后一看时间还早,非要阿春牯头唱上几段戏文不可。再说这也是他的爱好,愿意露一手,乐意为大伙来上几段。于是,他对柳浪说:“快给叔泡杯茶来。”然后对大家拱拱手:“兄弟在这里献丑了。”柳浪十分勤快,马上将泡好的一杯热茶放到他的面前,说:“叔,给。”
阿春牯头喝了一口茶,说:“先来一段《苏三起解》吧。”然后装模作样地清了清嗓子,接着就大声地唱了起来: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他自己一边唱着,一边还利用嘴和鼻子并用,模拟各种乐器伴奏、过门,引得大伙哄堂大笑。唱完了这段,他又喝了一口茶。突然,坐在屋角的宝春大喊:“唱得好不好,还要不要?”
“要!——再来一段,大家鼓掌!”坐在门口的几个社员立即响应。同时,屋内响起阵阵掌声。只见阿春牯头同先前一样,先喝了一口茶,说:“再来一段婺剧《僧尼会》吧!”然后清了清嗓子,立即唱了起来:
“唉,真是阿弥陀佛格喏,
和尚恨出家啊呀怨出家,
出家人口念菩萨心里苦煞,
每日里,师父要打,师兄要骂,
啊呀,恨不得私自逃奔转回家……”
他喝了点茶,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唱了起来:
“男啊男有心,女啊女有心,
不怕那个山高水又深,
脚儿啊冻得冷冰冰,
心里格想想真啊高兴,
哎呀,南啊南无佛,如呀如来佛……”
唱着,唱着,他坐不住了,竟站起身来,边唱边演了起来。
夏夜,农村里的人有到户外纳凉的习惯。社员们手拿麦杆扇或蒲扇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纳凉,说说笑话,猜猜谜语,讲讲故事,倒是十分有趣。柳浪家的院子不仅宽敞,而且西面有棵大樟树遮阳,到了晚上要比其它的院子凉爽,不时有徐徐凉风习来,坐在那里更觉心旷神怡。因此,来他家院子里纳凉的人特别多。这晚,柳浪他们听说已邀请阿春牯头前来唱戏,心中非常高兴,早早来到院子,并老早就给阿春牯头准备好了茶水。阿春牯头一到,整个院子马上静了下来。他首先给大家唱了婺剧《牡丹对课》中的选段:
“一要买药材三分白,
二要买药材一片红,
三要买药材颠倒挂,
四要买药材巧玲珑。
……
一要买姑娘的三分白,
二要买姑娘的一片红
三要买姑娘的颠倒挂,
四要买姑娘的巧玲珑。……
他一下演唱吕洞宾的唱腔,一下又用假喉演唱白牡丹的唱腔,他的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