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页)
颖叮涣赡��桨拙疲��勖拷镌��岣呶�8元,增加倍。露酒次之,大体提高—倍,如山东金奖白兰地,原价每瓶3元,提高为15元,增加倍;吉林通化葡萄酒,原价每瓶元,提高为3元,增加倍;啤酒再次之,大体提高倍,如青岛熟啤酒,原价每瓶元,提高为9元。高价卷烟,比平价高4倍左右。
1960…1965年的高价商品出台(2)
5月推出:照相和照相材料价格。因为农民在集市上高价卖了农产品以后,拥向照相馆,使原来农民在照相营业额中的比重由10 % 骤升为50 % ;照相提价50 % ,印照片提价100 % ,胶卷提价75 % —125 % ,胶片提价150 % ;不分城乡一律按此价格执行。高价砂糖,每斤元,主要是在县城和农村推开,目的是为了回笼农村中的货币。
此外,扩大高价饭馆。从5月10日起,全国大中城市和工矿区都开设高价饭馆。已经开设的还可适当增加一些网点。在完成猪、禽、鱼上调任务后的县城,也可开设一二家高级饭馆。其价格一般为原料成本的3倍左右。
1962年上半年,以上高价商品共销售近22亿元,相当于1961年全年高价商品销售额的;到1962年6月,高价品种的数量、供应的范围和价格都已达到最大限度。
高价商品略微降价
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1962年8月5日,第一次调整高价商品的价格:高价糖果,平均回落15 % ,其中大中城市,每斤由5元调整为元;县城和农村,由3元调整为元。高价砂糖,回落15 % ,由每斤4元回落为元。高价酒,回落25…30 % ,啤酒自定价格。高价自行车,回落40 % 左右,如飞鸽牌男车,每辆由600元左右回落为350元。高价针织品,原来比平价高3倍左右,回落为高2倍左右。
1962年11月1日,政府第二次调整高价商品的价格。高价糖果,大中城市每斤由元调整为元,回落24 % ,县城和农村回落幅度由各地自行决定。高价糕点,大中城市每斤由元调整为2元,回落20 % ;县城以下,每斤由元调整为元,降低;酒类,白酒降低1/3左右(如茅台酒,每斤由12元降为8元),露酒降低30 % 左右(如金奖白兰地,每瓶由9元减为元)。高价针织品,平均降低25 % 左右,由平价的3倍调整为倍。手表,国产的降低45 % 左右(如上海牌半纲手表,由每只180元降为100元),进口的降价10—33 % ;此外,从11月29日起,降低照相和照相材料价格。照相价格调整到只比原定平价高20 % 左右。照相材料的降价幅度为35 …40 % ,其中135胶卷恢复平价。
1963年3月,政府根据高价商品的销售情况及其原材料货源的供应情况,又作了一次全面安排。大致情况是:调低高价饭馆及酒价格10 % …25 % 左右。自行车调低15 % 左右,如飞鸽牌男车,每辆由350元调整为300元。高价针织品、国产手表、高价砂糖和糖果、糕点的价格大体维持当时水平。
此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好转和集市价格的回落,又陆续调低了高价商品的价格。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1969年退出高价。
高价政策的历史作用
跟施行通货膨胀政策的同时,又施行高价政策,实际上是强迫人们手中一部分货币大幅度贬值、回收到国库。这是政府在商品严重匮乏的条件下,调整经济的重要措施。大体上实现了“当年平衡,略有回笼”的货币方针。从1961年全国推出高价商品,到 1965年,高价商品销售额累计达120多亿元,比按平价出售多回笼货币60多亿元。1961年和1962年实现的高价利润就相当于1960年和1961年货币净投放的,有效地减轻了通货膨胀对市场的冲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65年工资标准
我国在1956—1976年间虽然有过几次工资评级,如1959、1961、1963、1971等四个年份的局部调整,但平均每名职工在这20年间晋升还不到一级。从1957到1976年,全民所有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资,基本被冻结了。
1956年至1965年间,我国职工低级别者、重体力劳动者的名义工资略有提高,而高级别者、脑力劳动者的名义工资则明显降低。由于通货膨胀和物价(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