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不!不是照顾他,是要训练好他!”周亚夫脸一肃:“周阳虽是我的儿子,也是普通一士卒,按建章营的规矩办。阳儿,你这就跟公孙将军去。到了建章营,得守规矩,不能乱来!我们周家没有孬种,你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勇士!”
“谢阿父教诲!”接下来的时代是一个热血横流的时代,能去建章营受训,比起给柳铁训练好得太多,周阳暗下决心,要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
“丞相,是不是容周公子过了太夫人的寿诞再去?”公孙贺很为周阳着想。
“不行!治军者,当朝受命,夕引道,哪有那么多拖泥带水,这就去!”周亚夫断然拒绝公孙贺的善意。
公孙贺有些为难,周阳笑道:“公孙将军,我们这就走吧!”
“丞相,告辞!”公孙贺冲周亚夫行礼告别,带着周阳,直奔建章营。
望着周阳的背影,周亚夫无比欣慰。
四十二
养心殿,景帝一身燕居之服,和那个中年人对面而坐。
中年人抚着额头,颇有些意外:“真想不到,这个周阳还挺有些鬼点子,居然和本门宗旨不谋而合。”
景帝微一颔首:“贵派劝朕注重技艺之学,而贵派却把良工深藏之,不轻易示人。周阳反其道而行之,要朕大张旗鼓的推行技艺之道,比贵派更有办法。”
中年人微微摇头:“皇上真相信周阳此法可行?”
“朝中熙熙,多为利来;朝中攘攘,多为利往,只要良工们吃得饱,穿得暖,亲人有所奉养,不会不用心,一定能行。”景帝重重点头。
中年人有些想不明白:“我有一事不明,皇上为何要周阳去建章营?”
景帝微一沉吟道:“朕是临时起意,本想叩问周阳的文课,周亚夫说他通《论语》。你是知道的,周亚夫直性子,断不会说假话,朕要是再考他文课,就没意思了。朕反其道而行之,考他兵法。却没想到,周阳还真不愧是将门虎子,颇通兵法。”
“既如此,皇上何必把他派往建章营呢?那点时间够吗?”中年人甚是担忧。
景帝却是信心满满:“朕相信周阳能行!命案一事,连郅都也束手了,周阳却能自奋,破此一案,这说明周阳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只要不放弃,横下一条心,没有办不成的事!至于朕为何要把他放到建章营去,那是因为真金亦须真火煅,只有去建章营这种最为严苛的地方方能显出真本色!”
……
周阳跟着公孙贺赶往营地。建章营的营地设在一块叫做建章的地方,就在未央宫的旁边。不久之后,汉武帝会在这里建造建章宫。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公孙贺道:“周大人,你虽是丞相的公子,到了营里,也是普通一士卒,万不可弄气。”
虽然周亚夫有言在先,可是,他仍是有些担心,万一周阳耍横使骄,他还真的没办法。周阳不仅是丞相的儿子,还有景帝的特旨,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不得不虑。
“公孙将军,你放心吧,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周阳知道他的心思:“我是建章营的士卒,自然会遵守建章营的军规。我听说,军中无贵贱,只有兄弟,你别一口一个大人,听着别扭,叫我周阳好了。”
声音并不高,不激越,可是,真诚之意自在其中。
公孙贺眼里光芒一闪,在周阳身上略一打量,笑道:“军中无贵贱,只有兄弟,这话说得太好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有人的时候,我是校尉,你得听从我的号令。我比你痴长些年岁,没人的时候,我叫你声周兄弟。”
“多谢公孙兄。”周阳抱拳一礼。
公孙贺大是欢喜,脸上带着笑容:“周兄弟,今日在朝中听闻你的高论,我是一百二十个赞成。朝中大臣论战这么多年,我也听过不少,就没有如你这般言论让人惊讶的。我听说,皇上的老师晁错当年论兵,连出九章,也没有你这般有见识,让人一听就明白。”
作为现代人,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不是比古人更聪明!论才智,周阳虽然不笨,也不见得就比景帝、窦婴、汉武帝这些人聪明。
周阳最大的优势就是现代文明,比起汉朝人多了两千年的文明熏陶,深深的懂得“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从文明与科技立论,正是发挥所长,绝对是振聋发聩。
“公孙兄过奖了,一得之愚,不敢当公孙兄盛赞。”周阳谦逊一句。
公孙贺点点头,意示赞许:“建章营是大汉最精锐的军队,也是所有军队中最辛苦的。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