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主题,就是“寻找”。寻找最珍贵的情感,寻觅最珍贵的东西。那二在寻找,寻找的是落叶后的“安宁”;铁小七在寻找,寻找的是最初的那口妈妈的“奶”;九兰在寻找,寻找一个可以安心生活、可以称为“家”的地方;吉小叶在寻找,寻找一个感觉,一个“强悍”的感觉;博一丁在寻找,寻找成为“人物”的时机。 而这些人,每一个都是具备东北狼狗性格的人,也像狼狗需要主人一样,需要找到一个“主人”,找到了,才安于守护。找不到就不停地寻找,直到找到。这种精神是个人的精神,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纯个人的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带来的就是“宿命”。就像东北狼狗有了一个主人,它的命运就被这个主人掌握了。而人呢?人同样也会被自己“寻找”的这个“主人”掌握了。因为一个普通的人和一条普通的狼狗一样,只要活着,从来就不只是自己的事,只要活着,从来就没有自由。正因为没有自由,我们才需要付出信任和收获信任、我们才渴望被信任和去信任。如果失去了信任,那么不论什么,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高明的猎人说:“骗你自己也不要骗你的猎狗。”所以好爷说:“在你的一生里,你时刻需要像狼狗一样的伙伴,但你自己也要像狼狗一样。” 好了,让我们在这部小说里交心吧!
书评:又来了一只“狗”
徐江
没想到在杨志军的《藏獒》问世两年后,内地这么快就又出现了一本写狗写得很好看的小说!这是我看张永军的《狼狗》所生出的一丝惊奇。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既然狗是人类的朋友,那么对“朋友”的好话显然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说尽的。以前之所以没出现同样量级的作品,兴许是因为“憋”着——当初生活没能给人们提供寄情宠物的闲适,现在社会富裕了,都市化和都市病都开始肆无忌惮,动物对人寄托情怀的价值终于到了提升和引人瞩目的一刻。
《狼狗》强烈的传奇性和可读性,以及情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铺陈,无疑是吻合我们眼前的这个“后小资年代”人们对读物的期待的。如果说《藏獒》的成功在于通过编织藏獒“冈日森格”成为一代獒王的成人式童话,回应了独生子女家庭、老龄化家庭的情感空位,以及社会经过一二十年的本土化“原始资本积累”的疯狂后,对温情和信任等人性既有美好因素的负疚式留恋与呼唤;那么《狼狗》的卖点则在于通过展示狼狗“青上卫”的际遇,用单纯的狗性为读者串连出了诡异的人性。人世是复杂的,而忠诚的可贵与悲哀也因此得以上演,并令人唏嘘——这种能让读者的心绪跌宕起伏、而又绝对感受不到敌意和不安的小说,未必符合文学史的召唤,但无疑,符合“时代与阅读的民意”。
。。
序言(2)
《狼狗》比《狼图腾》好看。前者的写法接近于武侠,而《狼图腾》则因为要贩卖理念,写得更像二十年前的报告文学。我曾经说过,比照一度“大火”的《狼图腾》,《藏獒》不声不响地流传个二十年是没问题的,这话同样可以转给《狼狗》。因为后两本书除了吻合畅销书必须“符合‘时代与阅读的民意’”这个指标外,都自有它们叙事上的魅力,这一点,已足可保证它们在文字的质地上进入了“文学“的序列——而不单是在体裁意义上。这在目前中文小说流行、感人的多属于弱智级别,品质追求稍高的又普遍不好看的前提下,应该是非常难得的。
《狼狗》也就不足,这在结构上很明显:每章前类似“导读”的理念性议论大多生硬,跟故事上下文放到一起不协调;个别插叙章节本来可以化到情节推进中从容交代,现在这样则影响阅读的流畅;还有就是全书一共十二章,到第八章结束正面主人公铁七就已经死了,后面竟用了四章来讲述众人为铁七复仇和收尾,虽然文字与前面部分同样吸引人,但毕竟文气上弱了,至于最后的铁小七之死,则更显多余与随意。
作为一本好看的、在文字质地上进入了文学序列的小说,还有一个遗憾《狼狗》是绕不过去的——它在描写人性的指向上,是朝向虚构和过往岁月的。这也就使这本书的命运将和那些杰出的武侠小说一样,即便写得再好看,也依旧是在“严肃的文学”之外打转。当然,这么说不是在提倡文学非“严肃”方有价值,但任何文学作品,如欲获得更广泛的人文价值承认和流传,笔锋所指,必得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人类生存——哪怕他选择的故事场景是古代的。这可能也就是许多写动物的小说,未必能达到前苏联特罗耶波尔斯基那部《白比姆黑耳朵》高度的缘故罢——这个话题也不仅仅是针对《狼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