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木管家?”
一个男子柔美婉转的声音响起。
余敬惜看到一个撑着油纸伞,一身素白布衣的男子站在路中央,过腰的长发松散的用发带束着垂在胸前,没有梳任何发髻。
作者有话要说:
☆、簇竹笺
“四哥儿,这是来客了?”隔壁陈旧的院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婆婆探头出来打量一行人。
“嗯,三婆婆一个人在家?巧茹姐姐呢?”
“到前村老宅去了,今儿个不是族里订租子的日子嘛。”老婆婆叹口气:“唉,这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快,带客人进去。”老婆婆掩上半扇门:“这秋雨凉得很,早些换了湿衣裳。”
被叫四哥儿的男子低声应着,推开院门。
普通的农家小院,又比普通的农家小院大上不少,院子前面就建了牲口棚,一个二十左右的女子快步跑过来接过木姨手中的缰绳。
“这是我家八妹。”男子推开正堂的大门又小心的扶着屛儿从车上跳下来:“几年不见,木管家怕是不认得了。”
女子有点闷,也不说话只是冲木姨点点头。
“哦,是你家的八姑娘。”木姨上下打量了一遍:“日子过的快,几年不见这是已经娶夫了吧?”
四哥儿顿了顿,领着众人往西厢房走去,一溜儿七间土房难得是小青瓦顶的,在农村已是少见。
“先烧些热水洗洗吧,这秋日的雨可容易受凉。”四哥儿指点了澡房的方向又对屛儿说:“要是不嫌弃就将就用用我的浴桶。”
、、、、、、、、、、、、、、
温热的水淹过肩膀,鼓荡的波纹像是轻轻按摩的手掌,隔着窗透进的雨声似乎变得不真实,余敬惜向后倚靠,头枕着木桶的边缘长舒了一口气。
“这个村就是夫主大人当年娘家在的村子。”木姨侧过头望向相邻浴桶里的小姐:“夫人在小姐小的时候还带小姐来过一次。”
“我不记得。”
“自是不记得的,小姐那时不过两三岁。”木姨接着说道:“那年房家族里要收回夫主大人家的老房子,让夫人来取夫主大人的遗物。”
“我、、父君家里还有其他亲人吗?”
“直系的没有,但是隔房的总有些。这个村子里大多都是姓房的,跟前村都是房家一脉分出来,要算亲戚怕是七弯八拐的总有些关系。”
“恩,要算起来余夫主我应该叫一声堂兄。”说话的是蹲坐在一旁烧火的八姑娘:“四哥与余夫主自小要好,我比他们小许多,等我懂事的时候余夫主已经出嫁了。”
余敬惜见她不过比自己大几岁却跨着辈儿,感觉有些怪异。
“就是刚刚领我们进来的男子?”
“恩,那就是我四哥。”
余敬惜再次感叹这里男子的天生丽质,那男子一袭白衣娉婷婉约,真看不出是与木姨她们年龄相仿一辈的人。
“我刚刚留意到他穿了一身白色布衣,好像腰带也是白的。”白色布衣不奇怪,但是没人会故意穿白布衣而束白带,那一般是丧服的装束。
“小姐刚刚也见他散着发,四哥儿是个寡夫。”木姨压低声音,不过屋里静谧再低也能听得清楚。
“咦?陈相公不是梳了发髻么?”
“嫁过人的才会梳发髻,四哥儿守的是望门寡。”
余敬惜叹息一声,这世道对男儿总是不公平的,寡夫再嫁受人诟病。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木姨立刻转移话题:“今年雨水不错,从洛阳一路看过来到处都丰收了,泾县今年收成也不错吧?”
“恩,收成不错。”八姑娘填一把柴火顿了顿再接着说:“只是我们村收成越好日子怕是越不好过。”
“为何?”余敬惜好奇的问。
泾县两大特产,山上的檀木和沙田的长秆籼稻,房家靠山从祖辈开始采檀木为生,檀木木质坚硬,香气芬芳,色彩绚丽、百虫不侵是上佳木材,用檀木制作的家具、装饰、佛像和房料都价格不菲,比起木料来说大量供给周边纸坊的青檀树皮,只是养树修林的副产物罢了,靠山吃山这就是房家的立家兴族的根本。
当然房家也种地,泾县优质的沙田出产长秆籼稻,稻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韧软甜糯比普通的稻米价格更高。但泾县产粮大户却不是房家而是王家,王家拥有泾县百分之七十的沙田,手下佃户三千,农庄过百。
八姑娘家现在居住的小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