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可细想之下,已然明了。
崇祯朝以来两线开战,有这样一个现象,凡是剿贼有功,表现出色的人才,多会被派去征伐建奴,而后又败于建奴之手。击败高迎祥的卢象升,打得李闯只剩十八骑遁于商洛山中的洪承畴俱是如此。
这时王彦脑海中一幅幅尸山血海的画面不断浮现,他终于相信了梦境中的预言,脸色顿时煞白,整个人也如疯了般,满是恐惧的颤抖道:“披发左衽,不从者斩!”
那不是恶梦,是上天给他的启示,可他却什么都没有做过。
在京师时,以报国无门为借口,整日纵情于青楼之所,不思国危若累卵,致使君父殉国。如今猛然惊醒,想要为改变大汉族之命运,不使历史重演蒙元之祸,奈何已是将死之人,有心无力。
一时间,王彦心中满是懊悔,两行眼泪涌出,“天啊!我都做了些什么?”他这碗断头饭又怎么吃得下去呢?
大半个时辰后,王彦便被士卒架着拖到营外。
这里已经集结了数千赵军,李闯兵败的消息不胫而走,军中流言飞起,士气低落,军卒们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着实混乱。
赵军如今可谓身陷死地,北直隶为建奴所占,山东河南官绅又发动叛乱,已经重新打起明旗,四处抓捕大顺委派的官员,追杀大顺的军队。
环顾四方,赵军已是方圆数百里内唯一的一只大顺军,已是被抛弃的孤军,可谓四面皆敌。
此等时刻,大军要重整士气,正好可借王彦头颅一用。
“开始吧!”一脸寒霜的赵应元对身边小校道。
架着王彦的士卒见了小校眼色,便将他丢在大军之前。
昨日箭伤并未处理,王彦如今失血过多,一丢便倒在地上,但身为堂堂举人,怎么能如此死去,他咬着牙坐了起来,却见一名武士握着一把大刀走来,他知道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也好,那就与这个世界告别吧!
王彦忍着疼痛,找准了方向,由坐变跪,郑重的向南遥拜太祖高皇帝,再拜湖广的高堂,而后转过身来向北面跪拜大行皇帝,最后才坐等饮刃。
王彦的举动让举着大刀的武士微微发愣,刀硬是没落下来,赵应元不禁皱了皱眉,而他身后一身着官袍男子亦是眼前一亮,能有此气度,必然是我儒家子弟啊!
第5章 献计谋,拥藩抗清
八月时节,烈阳高照,炙热的天气让人烦躁。天空中不见一丝风,树上的叶子也不见摆动,午时的阳光照下来,着实让人无法忍受。
树林里数千大军或躺或靠的躲在树荫下,一个个俱是没精打采的样子。
在德州地界时,赵应元所部还有一万余众,可如今却只剩下四五千老弱。
四月,山东德州乡绅明朝御史赵继鼎,主事程先贞,大学士谢升之弟谢陛发动叛乱,推举明宗室庆藩奉国中尉朱帅钦为盟主,假称济王,号招远近,山东之地群起响应,一月时间便占领济南,德州,等四十余个州县。大顺在山东的统治瞬间崩塌,闯军主力西撤,赵应元也不得不舍了山东,往西而去。
然而大军还未离开山东地界,便又惊闻李闯再次兵败,还折了蕲候谷英,被清兵一路追杀,遁入山西的消息。
此时李闯在一片石兵败的消息已经传遍北方,大顺朝推行的助饷之策,使得官绅深恶痛绝,河南各地忠于明朝的官绅也乘势拥起,清军趁虚而入,拿下黄河以北的怀庆,彰德,卫辉三府。
西行道路顿时便被阻断,无奈的赵应元只得带着大军在山东与河南之间流串,然而大军得不到补给,加上军中又谣言四起,使得赵部大军逃兵不断,几月间人数便缩水一半。
看着好不容易拉起的人马逐渐减少,赵应元心里满是苦涩。
此时他靠在大树上,铠甲在他身上斜挎着,原来的威严之气以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的疲惫与颓废。
为这只大军担忧的不止赵应元一人,王彦也在思考着他能做些什么。
他没有死,是源于他读书人的身份。
临斩前他望南而拜的举动,让赵应元身边的杨王休心中戚戚,同为圣人门徒,便将他保了下来。
赵应元如今的处境也确实需要士人辅佐,需要谋士出谋划策,便同意了杨王休的请求,将死刑改为杖二十,免了王彦一死。
虽然侥幸不死,可原本就失血过多的王彦,也被这军杖打得昏死过去,随后伤口溃乱,他又高烧不退,待人清醒时,大军以到了河南境内,也就失去了寻找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