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长城自毁:
袁崇焕字元素,是明朝末年的名将。明朝末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在辽东建立了后金。努尔哈赤意图入主中原,连年对明朝用兵。袁崇焕当时任辽东经略,他带领明军与后金军作战,打了很多胜仗。公元1626年,袁崇焕在宁远用大炮将努尔哈赤轰成重伤。不久,努尔哈赤伤重死于沈阳,其继任者皇太极在与袁崇焕的战斗中连吃败仗。皇太极无法战胜袁崇焕,便命人在两个被俘的太监面前假装说袁崇焕已经投降了后金,又创造机会让两人逃走。两名太监回到北京后,将所闻告之崇祯帝。崇祯帝信以为真,便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惨死后,皇太极在辽东再无对手,明军连吃败仗之后,被迫撤入山海关。相传袁崇焕死后,有一名畲性义士偷回袁崇焕的头颅埋在自家后院,并命家人历代替其守墓。
闯王商洛砺锋芒
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曾当过驿站的官吏,后来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后来高迎祥战死,李自成成为了起义军领袖,人们便管他叫“李闯王”。公元1637年,明朝大臣杨嗣昌调兵十万,增饷二百八十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意图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领刘宗敏等残部十七人跑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李自成在商洛山中重新积聚力量,训练人马。公元1639年,李自成带领数千人马从商洛山中杀出。五年后,李自成的军队发展到数十万人。后来李自成带兵攻破北京,迫使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梅山自缢身亡。
史公扬州留忠名
扬州十日:
史可法字宪之,是明朝末年的名臣。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不久,在山海关被清军战败。清朝挥师进军中原,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公元1645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南下。史可法此时正奉命镇守扬州,被清朝豫亲王多铎所部围困。多尔衮派人劝其投降,史可法写了一封《复多尔衮书》坚决拒降。由于扬州军民在史可法的率领下早有准备,清军数次攻城都未有建树。多铎后来调来火炮,经过苦战才占领了扬州。史可法伤重被俘,在拒绝了多铎的劝降后被杀害。多泽由于所部在攻陷扬州的过程中伤亡惨重,便下令在扬州屠城。这场屠杀持续十天,八十余万人遇害,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遗体后来不知下落,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宁门外梅花岭,后来文学家全祖望曾写下《梅花岭记》一文描述此事。
完淳不识承畴公
智羞洪承畴:
夏完淳字存古,是明朝末年的诗人。清朝入关之后,夏完淳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公元1647年,因名册泄露,夏完淳被清朝抓捕,后来被押至南京。南京总督洪承畴亲自升堂审问,想要让夏完淳降清。洪承畴原是明朝官员,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时被俘后投降。他投降之初,人们以为他战死殉国了,崇祯帝还曾亲自组织仪式纪念他。夏完淳见到洪承畴便故意说:“洪承畴大人是明朝的忠臣,他在与清军作战中英勇殉国,先帝曾经亲自祭奠他。我非常仰慕他,决心要跟他一样舍身成仁。”差役告诉他堂上的大人便是洪承畴,夏完淳装作生气指着洪承畴骂道:“洪大人为国捐躯,天子都为他哭泣过。你这叛徒竟敢冒充他、玷污他的名声。” 洪承畴听后羞愧难当,只得将审讯草草收场。夏完淳宁死不降,后被清朝杀害。现代作家郭沫若曾创作了一部名为《南冠草》的历史剧纪念夏完淳。
相关知识
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一个政治集团。《明史》记载:“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党’。”公元1604年,以顾宪成与高攀龙为首的学者重修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并在此讲学。他们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三天。东林书院则成为江南谈论国家时事的舆论中心,在此谈论国事的人则称自己为东林党人。由于东林党人指责朝政奸臣,触动了当时的专权阉党的魏忠贤,魏忠贤唆使其党羽伪造了《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进行诬陷。公元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次年,东林书院被拆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惨遭杀害。公元1627年,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被流放安徽凤阳,剩余的东林党人才免遭*。公元1628年,崇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