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中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和韩国,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七雄中,以秦国的国力最强。除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战国四君子:
战国末期,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灭亡各国之心昭然若揭。针对这种情况,各个诸侯国的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寄希望于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借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四个人,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后人将他们四人合称为“战国四公子”,又称为“四君”。战国四君子门下门客皆过千人,这些门客中的一些人极具才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春申君的门客毛遂皆是其中翘楚。
八
正 文
范雎毒计掠近土,赵括少谋险丧邦;
毛遂无才时未到,巧居奇货是吕商;
荆轲刺秦为燕丹,横扫六合秦始皇。
释 义
范雎毒计掠近土
远交近攻:
范雎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最初范雎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作门客。一次范雎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因赏识范雎的才能,赠送了丰厚的礼物给他,还想留他做客卿。范雎婉言谢绝了齐王的邀请,须贾回国后却诬告范雎私受贿赂、出卖情报。范雎被打得体无完肤,靠装死才躲过一劫。范雎后来辗转来到了秦国,被秦昭王所重用,拜为客卿。当时秦国为了争霸,连年发动对齐国战争。范雎提出秦、齐两国并不接壤,秦国即使战胜,也无法有效管理占领的土地,应先与距离秦国比较远的齐、楚等国交好,而主要攻占临近秦国的韩、魏两国的土地,进而图谋天下,史称“远交近攻”。秦国按照范雎的计策,停止了与楚、齐两国的战争,转而全力攻占魏、韩两国的土地。通过对魏、韩两国的一系列征伐之后,秦国占领了大量土地,实力也越来越强了,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赵括少谋险丧邦;
纸上谈兵: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酷爱兵法,与人讨论起用兵的方略来总是滔滔不绝。赵孝成王时,秦国进攻赵国,两国军队在长平相遇。赵国大将廉颇认为秦军远道而来,缺乏粮食,命令军卒修筑堡垒、深挖壕沟,作和秦军长期对垒的准备。秦国相国范雎见状,便用反间计使赵孝成王对廉颇产生了怀疑。赵孝成王决定用赵括代替廉颇。赵国名臣蔺相如听到消息,急忙对赵孝成王说:“赵括只擅长根据书本谈论兵法,并不适合真正带兵作战。”赵括的母亲也说:“赵括的父亲在世时曾经说过赵括没有真正带兵的才能。如果赵括当赵军的将领,一定会打败仗的。”赵孝成王不听他们的劝告,坚持用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到了长平,便带领赵军向秦军发起猛攻,结果中了秦将白起的埋伏,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也差点因此亡国。
毛遂无才时未到
毛遂自荐: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带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兵。平原君心知此行关系到赵国生死存亡,便准备在门下门客之中挑选出二十名文武双全的人同行。结果他左挑右选还缺一人,这时毛遂自荐愿意同往。平原君对他说:“先生到我这里已经三年了,也没有显示出什么才能,你还是留下来吧。”毛遂却说:“我之所以没有显示出才能,是因为没有得到机会,请您给我这个机会。”平原君听了便同意他同往。平原君到了楚国之后,楚王起初不愿意派救兵,全靠毛遂的机智勇敢才使楚王改变主意,同意发兵救赵国。因为毛遂挽救了赵国,平原君回国后,将他待为上宾。平原君曾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巧居奇货是吕商
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战国时期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解释了在这里做人质的秦昭王的孙子子楚。由于秦国曾经多次攻打赵国,赵国人对子楚并不以礼相待。子楚生活窘困,很不得意。吕不韦认为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吕不韦一方面用重金资助子楚的生活,一方面亲自去秦国替子楚游说。后来吕不韦说动了秦国太子安国君最宠信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劝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