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1/4 页)
。”
我沉吟不语,先帝设立大都督府,并规定由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发文,才可以调动军队,就是让兵部和都督府相互牵制。让兵部和大都督府之间相互制衡,虽然控制了兵部的权力,可各地的将领依旧握有重兵。如今皇上是将各地将领的权力也收回了,这些将领只能领兵,却不能调兵,调兵要由皇上亲自下命令才行。如果没有皇上地命令,这些将领连一兵一卒也调动不了。
虽然这样可以避免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可这样做,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我周家。周家之所以会有如此权势,就是因为我祖父领兵多年,很多将领都是我祖父的亲信部下,我的很多叔父、堂兄也都是握有重兵。如此改革军制,我周家的势力必将受到极大的削弱。
如今我没有皇嗣,皇后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果周家地势力再被削弱,我的地位堪忧。我该如何抉择?
小江开了个新投票,大家如果愿意投,可以投一下,谢谢大家支持。
网友上传章节 第216章 孰轻孰重
我抬头看了一眼皇上,皇上也正看着我。如今正是皇上最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应该站在皇上这边才是。想到这里,我低声对皇上说道:“臣妾支持陛下改革军制,如果太后娘娘不同意,臣妾愿意去劝说太后娘娘。”
皇上紧紧握住我的手,我将头靠在皇上胸前:“陛下只管放心去做,臣妾永远都会站在陛下这边。”
我始终记得上官云对我说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对国家亦然”。皇上改革军制的目的,一是为了集权,二是为了防止这些将领作乱。如今朝中上下诸人争权夺利,而地方将领军权又太重,万一有人借机煽动,后果不堪设想。我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置国家于不顾,因此我选择站在皇上这边。
第二天早朝,皇上下诏改革军制,我坐在隔壁的小屋子里听政,朝臣们倒是没有人反对。只是真正的阻力不在朝中,而是地方的那些将领。如今触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又怎么会同意?
果然下了早朝,我刚回到翊圣宫,就有小太监迎上来:“皇后娘娘,太后娘娘请娘娘这就过去。”
看来太后已经知道此事了,我知道早晚要过太后这关,因此忙随着那个小太监去了长乐宫。
一进太后的寝宫,就见太后正端坐在书案后,我忙走上前去给太后请安,太后慢慢地说道:“皇后来了,坐吧。”我告了坐。坐在靠近书案的一把椅子上。
“皇后可知道皇上要改革军制的事情?”
“回太后娘娘,臣妾早就知道了。”我格外加重了那个“早”字。
果然太后专注地看着我:“皇后是说早就知道了?”
“是,臣妾昨天就知道了。万岁爷特意问了臣妾的意思,臣妾说支持万岁爷改革军制。”
“糊涂,皇后怎么能如此糊涂?”
“太后娘娘。这件事从长远来看是件好事。唐朝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更是将废黜皇帝当作儿戏,这皆是因为这些将领的兵权太重而致。16K.CN如今地方上地将领倚仗着自己握有兵权,多横行不法。更有甚者,竟与朝中大臣交通。以前贾云光专政,所倚仗的正是地方上很多将领都曾是他的旧部。”
“皇后,哀家嫁入皇家,从太子妃做起。如今已经垂三十年,一直礼遇不衰,就是因为哀家的背后有周家。如今皇上要改革军制,皇后须知,受害最大的就是我周家。皇后理应劝阻皇上才是,为什么还要支持皇上这样做?皇后纵使不为哀家着想,也该为自己想想。如今陈太妃恨不得除去哀家与皇后而后快,此时自折羽翼,皇后是个明白人,哀家也不愿多说了。”
“太后娘娘说得没错。改革军制确实对我周家不利。可臣妾是这天下之母,遇事不能只想到周家。如果国将不国,太后娘娘和臣妾为亡国之虏,还谈什么权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谓王者以天下为家,正是因为此。陈太妃与臣妾之间为私,而臣妾所要为者为公,臣妾不愿因私而废公……。.CN。万岁爷并非昏君,臣妾相信如果太后娘娘此次帮万岁爷一把,万岁爷绝不会忘了太后娘娘的。”
太后看着我不说话,半晌才说:“哀家希望皇后将来不要后悔。”
我低声说:“臣妾绝不后悔。”说到这里。我跪在太后面前:“臣妾伏请太后支持万岁爷改革军制。”
太后沉声说:“皇后退下去吧。”
我见太后已经动怒,知道再劝下去,也没有什么必要,因此又磕了一个头,就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