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说现在大家都在谣传说昨天晚上的刺客是他们这几个年长的叔叔为了争夺皇位派来行刺允炆的,他们这一去,是个什么意思还真不好说。
可朱棣高深莫测笑笑,转头问他:“难道你真的认为是这些个叔叔派的刺客过去?”
“难道不是?”朱橚一惊。
“哪个王爷有这么傻?就算想当太子想疯了,也不能在太子丧期,父皇悲痛之时对太子留下来的嫡亲血脉下手,除非他是不想活了。”
“那昨天的刺客……难道是外人?那这个皇宫不是就更危险了吗……唔!”话没说完,脑袋上就被朱棣赏了一记爆栗。
朱棣恨铁不成钢的瞪他一眼:“我记得以前你跟我一起行军打仗的时候脑子挺灵活的啊,至从死里逃生回来之后就变笨了。”
“那次摔到脑子了。”朱橚一本正经。
朱棣无言。半晌之后才叹了口气,道:“不是外人,是亲人,是想要保护允炆的人,是想让咱们兄弟阋墙的人。”
“什么?”朱橚蹙起眉头,在脑子里把朱棣的话来来回回的咀嚼了半天,突然灵光一闪,看着朱棣艰难的吐出几个字,“你,是说……”
第二十五章、左右为难
朱元璋回到御书房,刚才在朝堂之上的王者霸气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倦容。跟在身边多年的老太监亦步亦趋,服伺左右。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半天没有说话。老太监小心翼翼站在旁边,微弯着身子,递了一杯茶过去,轻道:“皇上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休息?”
朱元璋摇摇头,接过茶杯,揭开盖子轻抚茶面,呷了一口将茶杯放回去。
老太监忙上前把茶杯接了过来,放置于书案之上,听得朱元璋一声沉重叹息。
“皇上……”
“福庆啊。”朱元璋叫了一声。
老太监赶紧又走近了些:“哎,老奴在。”
朱元璋张了张嘴,本想说点什么,但到最后也只是沉默,摆摆手说声“罢了”,然后让福庆把寝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撤下去,说是想要静一静。
福庆照做了,自己则站在一旁伺候着。
朱元璋微眯着眼睛,靠在椅子上,仿佛要睡着一般:“你也下去吧。”
“皇上……”
“下去。”朱元璋不待福庆说完,便径直打断了他的话。
福庆不敢抗旨,说了声“老奴遵旨”,便退到了门外。但又不放心朱元璋一个人在御书房,于是站在门口跟侍卫们一起守着。
朱元璋待屋里只剩下自己一人,才又叹了口气,抚摸着腰间那块普通木头雕成的如意,像是呢喃又像是询问般开了口:“他们不理解朕,你该是懂的,对不对?”
御书房内一片宁静,没有回音。
朱元璋笑了笑,又道:“朕忘了你是最疼棣儿的,如果你还在,定是会反对朕这一决定的吧?”
御书房内还是一片宁静。
袅袅的轻烟从放置在屋子中央的偌大青铜熏炉中冉冉升腾,不知从哪里突然吹进来的风将那轻烟吹散。淡淡的幽香弥漫在空气之中,竟是那人身上经久不去的熟悉味道。
朱元璋握着那枚木如意,唇齿间辗转逸出一个刻在心底的名字:秀英。
朱元璋后宫妃子无数,可他对皇后马秀英的深情,天下皆知。而马皇后的贤良淑德也的确配得上他的这份深情。
这枚木如意其实并不值钱,但这么多年来却被朱元璋视为珍宝,时刻佩戴,因为这是他在最困难的时候,马秀英送给他的定情信物。
当年朱元璋投到郭子兴麾下,曾被郭子兴所猜疑,打仗时粮饷都得不到保证,时常饿肚子。马秀英就经常偷郭子兴军队的炊饼,藏于怀中给朱元璋送过去。由于炊饼太热,每次都会被烫伤。
后来有一次马秀英偷炊饼被郭子兴发现了,恼她胳膊肘往外拐,一怒之下将马秀英关了起来,说只要朱元璋打了胜仗便能救她出来。
朱元璋去看她的时候,她便解下了自己挂在腰间的木如意送给他,说可以保佑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事事如意。
而且也正如她所说,朱元璋那次一出战便打了个大胜仗,郭子兴一高兴便将女儿放了出来,并许诺让他们成亲。
从此,这枚木如意就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而马秀英也用自己的真情成功得到了朱元璋的心。她虽然外表柔弱,在战场上却是一个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巾帼豪杰。两人成亲后,更是跟着朱元璋并肩作战,生死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