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宋倩萍和苏晓红分别正式汇报一下两边的节目报名情况,都建议从基层单位选调节目。
“你们的建议很好,我也认为从基层选调节目很有必要。”董书林笑眯眯地说,“上周五下班前,我大致了解一下两个办公区的节目报名情况,心里就基本有了这样的想法。昨晚与厅领导参加一项活动时,我就此向两位主要领导做了口头汇报,两位主要领导完全同意我的想法。”
与上周相比,董书林和宋倩萍的立场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顾伟民心中对此很是愤懑:这是何苦,白白浪费了一周时间,还不如一开始就按苏晓红的建议办。
接下来的会议内容就是如何选调节目,照例还是由两位书记先说,董书林最终决策。宋倩萍说一区直属单位在编排节目方面能力有限,也就几个疗养中心能出些节目,但这些疗养中心都在省城以外,如果让他们参加文艺汇演,可能会增加这些单位的负担。苏晓红说二区的直属单位大都集中在省城,这几年搞文艺汇演,也发现了一些好节目,可如果仍旧上演这类节目,容易让别人产生误解。
董书林自然明白苏晓红所说的误解,他眉头紧皱,说:“这次活动虽然被两位主要领导明确定为文艺汇演,但我认为,这次的文艺汇演与以往应有所区别。首先是考虑平衡,在节目数量、参演人数上,两个办公区要基本相等。二是力争出新,原则上以前曾经演出过的节目都不上,特别是二区历次汇演上的节目,绝不能用以前的节目原封不动地搬上来对付。三是高质高效,抽调的节目要尽早审查下来,尽早排练,以确保质量。如果你们没有什么意见,会后就赶紧下发通知,将我说的这三条标准说清楚,要求各直属单位在一周之内报节目。”
对于董书林提出的这三点要求,苏晓红说能够基本做到,宋倩萍则有些畏难情绪,并大吐苦水,说节目数量上很难保证,审查和排练更是无从谈起,这次文艺汇演标准又定得很高,一区这边又没有二区这些年开展汇演的经验和基础,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实现起来实在太难了。
宋倩萍是个很要强的人,在工作上轻易不会说软话。她说这番话其实是在故弄玄虚,是为了让自己日后的工作成绩更为突出。因为她知道,无论自己怎样折腾,也肯定难以超越富有经验、人脉充足的苏晓红,所以只能避开绝对值的评比,改为以相对值论高低。
苏晓红微笑着说:“宋书记,你不要将选调节目看得过于困难,直属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优势会大大超出咱们的想象。会后我让同辉给你两张光盘,里面是我们以前组织过的两次活动,你看后就知道了,基层单位的节目还是很鲜活的。”
赵同辉也附和道:“即便基层单位的节目不够理想,咱们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调整。”
董书林听后一喜:“小赵,你刚才这话给我一个启发,一区的节目资源虽然有限,但人员数量还是不少的。咱们可以先写好节目的剧本,然后抽调基层单位的人参与节目的排练,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宋倩萍没有马上理解董书林的意思,苏晓红可听明白了,她赞许地点点头:“还是董厅的办法好,咱们就像拍电影一样,直属单位只负责出演员就可以了。”
第十八章 兴奋剂(2)
顾伟民听后心中暗暗叫苦:剧本谁来编?弄不好这苦差事就会落在我头上。
果然,董书林当场点将,要求顾伟民赶紧写,不要一味地等基层单位报节目。
见顾伟民面露难色,苏晓红说:“小顾,写剧本没有什么难的,我电脑里面有我们以前组织汇演的剧本,下午同辉送光盘的时候一并给你送过来,你参考着就能写出来了。”
顾伟民也效仿宋倩萍叫起苦来:“我哪里会写剧本呀,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这些年来,我还没有写过什么文学作品,冷不丁地就要写剧本,跨度太大。”
这番话让董书林有些不快,他用略带些批评的口气说道:“真是有什么将就有什么兵,你们处长害怕我给她派的任务,怎么你也跟着胆小起来?伟民,这种思想你可不能有呀,剧本有什么难写的?不就是对话加布景嘛。你好好琢磨一下,再认真参考一下苏书记提供给你的资料,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来。”
说心里话,顾伟民并不是真的不敢接这个任务,主要还是怕影响文艺汇演的质量和进度。见董书林这么一说,也就不再打退堂鼓。他沉默片刻,问:“董厅,我写剧本可以,但我想应该将剧本的类型先确定下来。比如说,我要写几个小品,几个相声,几个快板书。”
苏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