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2 页)
言腊人冰者,是言其行之冰洁也。今众中妄谓西天立制,唯观蜡人之冰融,然后知其行之染净。佛经无文,律范无制,未详得是说于何邪?今此集以腊为蜡,深误后人,良可叹也。。 最好的txt下载网
19
山深因少客来游'1'
四祖寺真是安静。记得自己以前曾经在一个好天的时候,数过来庙里的游客,只有十三人。师父以前也说:“这里真奇怪,有饭没有人吃,有屋没有人住。”五年过去了,也没有多少改变。这不,这几天斋堂里面吃饭的人也就三十来个。遇到*人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五百人,而且大多是师父号召来的各地信众。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四祖寺用功的人好像基础都比较高。尤其是在打七的时候,来这里用功的人功夫都比较深,这可能与交通的方便程度有关系。自己就有这样的感觉——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很安静,可以好好用功。所以用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来概括:“山深因少客来游”。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现代才这样,在古代也是如此。黄梅出了三位祖师——四祖、五祖、六祖。就像五祖说的,“栋梁之材出自深山老林”。所以这里“山深因少客来游”也就不奇怪了。古代很有名的黄梅东山演和尚的一首偈子里也有体现:“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
药山惟俨*禅师在马祖道一禅师的指导下开悟后,回到石头希迁*那里,演出了一场真正的“山深因少客来游”。我们来看下面的对话:
一天,惟俨禅师在石上打坐,石头和尚见了,便问:“汝在这里作么?”
惟俨禅师道:“一物不为。”
石头和尚道:“恁么即闲坐也。”
惟俨禅师道:“若闲坐即为也。”
石头和尚道:“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
惟俨禅师道:“千圣亦不识。”
石头和尚一听,知道惟俨禅师已经彻悟,于是作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后来,石头和尚垂示惟俨禅师道:“言语动用没交涉。”
惟俨禅师道:“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
石头和尚道:“我这里针劄不入。”
惟俨禅师道:“我这里如石上栽华。”
石头和尚于是印可了惟俨禅师。(《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从来共住不知名”不就是因为“山深因少客来游”吗?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公案,能够用来说明“山深因少客来游”。以后会慢慢地搬出来供养大家。
'1' 唐寅题画诗句:“野水荒亭气象幽,山深因少客来游。啼禽欲歇烟霞暝,一对西风落叶秋。”。 最好的txt下载网
20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从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事情下山,前几天因为种种的原因破了这个先例。陪同老同学去九江玩了一次,又要绕庐山一周。不过最后他们被我说动去了老祖寺*,而不是上庐山玩。最关键的是他们到了老祖寺后,满载快乐而归,并准备下次还要来。我告诉他们小心,我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而他们皆欣然接受。
老祖寺在湖北省黄梅县之北、双峰山的怀抱,海拔高达千米,周边只有八户人家。黄梅县没有被工业污染,青山碧水,木秀石奇,环境保护得很好。山涧的水声即使是在汽车运行中也能依稀听见,两边的植被浓密,大片大片的翠竹和阵阵的松涛声,常常令人耳目顾此失彼。双峰山常年云雾缭绕,而且呈紫色,盛产云雾茶。
那天,天气阴转晴,高山上云雾腾飞,山色忽隐忽现。两边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浓,自己很熟悉的杜鹃花依然还没有谢去,偶尔还能看到整片整片的杜鹃花丛。云雾小的时候能看到阳光下的云彩飘来飘去,升起下落,或从头顶飞过,或从脚边流走。云雾大的时候,平时当作地标的电信塔和山头都见不到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们又是出来游玩,没有办法走得快。一路惊奇不断,或为山涧的深邃、或为奇峰的险峻、或为杜鹃的殷红、或为流云的突变而放慢速度或者干脆停下来。虽然只有一条路,自己也去过几次。但是因为很久没有上去了,作为地标的几个地方又常被云雾遮住,使得几次怀疑是否走错了路。就这样停停走走,车开到老祖寺的时候,已经快下午四点了。
寺里的人都在采茶,我们二话不说,换鞋进了茶园。自己也是第一次采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