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了解你,对你来说应该更为重要:阿曼修·奥尔特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从哪里来?又会去哪里?是什么让他梦想建立一个自己的王国?他又是如何把梦想变成了眼前这个令人惊叹不已的现实?”
对此,他总是不容商量地一口回绝,但这并没有让我气馁。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认真考虑并赞同我的提议。就这样,又过了几年之后,他也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我这个将自己了解的真实的他告诉大家的想法,就好像这会让他放弃自己坚守的原则一样,但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他的一条信息,那是我最期盼的礼物:“做你想做的事吧,因为我不能不让你写。我信任你。”还有一条建议:“不要只说好的,也不要说这家公司是我一个人建立起来的。公司现在有八万人,还应该再加上那些曾经在公司工作过,但现在已经离开的人。”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真正起因。从第一次见到他开始,我就想写写这个人。记得那天是在阿尔特伊索的一间厂房里,当时他没有穿外套,单穿一件衬衫,厂房里层层叠叠挂着的衣服把他遮住了,害我差一点就和他撞上。他面带笑容,格外亲切地对我说:“我是奥尔特加,你是科瓦冬佳,对吗?我知道你们要来。”我们两个人都不曾怀疑的是,在人生的这段里程中,我们与对方分享的很多东西终有一天会被公之于世,也很清楚我们没有权利保守这些秘密,尽管大多数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但却具有一种无形价值,各类市场也都在议论,说无形价值可以提高产品的含金量。但愿我能够借助这些文字,向所有读者讲述那个72年前出生于莱昂小镇的男孩的故事,就是他创造了这家不同凡响的大企业。
CHAPTER1 初识阿曼修·奥尔特加(1)
ZARA,与那些高档时装公司不分伯仲,已经跻身于马德里、巴黎、纽约、里斯本、雅典和墨西哥城最繁华的街区。它经营的秘诀在于:具有非凡的能力去捕捉、吸纳时尚潮流,并让它们以便宜的价格挂上衣架。而这个过程只需要不到二十天的时间……
“叫我奥尔特加,我们以‘你’相称吧!”
对于一次期待已久的访问,无论是走访一个城市,还是拜访一个难得一见的人,那些最初的印象,都会被保存在我们的大脑里,如同刻进硬盘,在那里定格,留下的每一道印记都无比清晰,难以磨灭,任时光流逝,生命无常,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前面我说起过,我是在12月1日认识阿曼修·奥尔特加的,那一天都已经过去快十五年了,而我所经历的事情就是这样。90年代刚刚开始。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吧,这样就能够了解当时的背景了。
那时,我正任时尚杂志《TELVA》的总编,这份杂志在西班牙业界排名第一,总是在第一时间报道时尚界所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也有机会认识那些巴黎、米兰、纽约、伦敦的一流设计师们,常常和他们打交道,每年至少两次去这些地方观看时装秀。我想也不必多说,每年的秋季和春季上旬,分别会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举办西比利斯(Cibeles)和高迪(Gaudí)时装周,我当然更不会错过了。一月和七月在巴黎举办的时装展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悦诚服,高级时装的华美亮相,其创新性与想象力的争奇斗艳,都会通过最先进的媒体向世人展示出来。从20世纪伊始至20世纪70年代,法派时尚以其独特魅力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所有的时尚都市,那些社会名流大多会认同它所制定的标准。
当ZARA品牌开始打响的时候,招来了各种各样的质疑:ZARA的业绩神话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最顽固不化的时尚牺牲品,在这种现象之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吗?如何去定义那种“花钱不多,穿了就扔”的穿衣方式——其中多少还流露出有点可惜的意味,却又和我们所处的消费社会那么一拍即合?它的高性价比吊人胃口,而设计风格又能让人一眼就看到时下走俏的大品牌的影子,难道这就是它成功的原因吗?记得有一次,一位业内人士,他可是位奢侈品专家,在见到我时,特别有把握地说:“是阿玛尼在给你设计服装吧。” 当时我就是穿着一件ZARA的上衣,做工精美,非常合身,面料也正是这位大师特别爱选用的,可那却是我刚开始逛ZARA店时买的,之后,就像其他许多女人一样,我一发而不可收地爱上了ZARA。
很快,在欧洲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人们拎着ZARA专用的黑色购物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上面只印着店名,再没有其他的修饰,字母是沙黄色的,或者说是棕色更准确些。不管是赶时髦的女人们,还是国际时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