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哪怪久�行吹溃骸埃ɑ疲┯染�喂旁稀J即佑辔剩�笞晕�曳ǎ�徊豢锨嶂�椤S嗍�ぶ��唬骸�饲嶂�椋��玻蛔又刂�椋�咭病M�恢牵�卟蝗省!�鹪唬骸�晡迨�敝�奖室印!�裾�迨���煲灾芯扑馈!�
黄侃他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北大从传统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代表。他们多从传统学术里熏陶出来,为人处事、治学育人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一套。他们的古怪,并不是矫揉造作刻意为之,大多都是性格率真使然。这一代人恐怕是用文言写诗作文的最后一代人了,他们的“怪”,实际上是他们不愿意轻易改变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他们怀旧情结的自然流露和外在表现。
第五章 概述
蔡元培执掌北大后,罗致了一大批以学问文章见长的青年学者,加上北大原有的少壮革新人士,组成了公主府里的新儒者教授群体。他们治学为人,与辜鸿铭、黄季刚等大不一样。他们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经历了中国社会及学术变革最激烈的时期。他们国学根底深厚,但又受西方新方法影响,实际上是中国现代学术承前启后的一批人物。
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因为其人、其学、其绩、其迹,足以昭示当代并垂范后世。从学术上讲,这些人的著作,闪烁着时代理性的光辉,知识结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和开创意义。这一批大师、学人,就学养而言是空前绝后的。由于时代的赐与,他们大多在学术观念上受西方新方法和新理论的影响,这是传统学人所不具备的,因而空前;同时在传统学问的根基方面,这些人又受到了极为严格的训练,其家学渊源和国学根底,又是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因而绝后。这一代人多是兼通古今中外的饱学之士,称之为一代大师,当之无愧。
学可以为人师,行可以为世范,这就是大师,这就是大师的价值所在。以道德学术论,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胡适,可以毫无愧色地坐在公主府里这群新儒者的第一把交椅上,因前文对胡先生已有专述,此章不再赘叙。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苦茶庵主——周作人(1)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他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周作人曾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周作人幼年和乃兄一起在家乡的私塾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1901年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民国后改为海军军官学校),在管轮班读了6年,后来考取官费生,和兄长鲁迅、好友许寿裳等人留学日本。当初,周作人是以学“造房子”(土木工程)名目出国留学的,而抵日后先读法政大学预科,后入东京立教大学修希腊文,研读《远征记》(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的著作)等文学经典,课后也到神学院读福音书的希腊原文。留日期间,周氏兄弟、许寿裳、钱玄同等人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相互结下深厚的友谊。
1911年周作人从日本回国,1912年做了半年浙江省教育司视学(督学),后转浙江省立第五高级中学任教,1917年到北京大学附属国史编纂处做编纂,半年后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教授,担任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学等课程,并创办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出任该系首任主任。
周作人广泛参与社会活动,1919年起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与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胡适5位北大教员兼国语会会员,在会上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经大会通过后颁行全国。
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周作人支持进步学生,与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等人连署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并担任女师大校务维持会会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他没有同行,成为4名“留平教授”之一(另外三位留守的教授是孟森、马裕藻、冯祖荀),受校长的委托看守校产。北大校长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