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日刊每天出版外,还有宿舍的影壁上、墙上随时出现的海报、布告等。有人发出什么号召,就有人响应;说开会,就有人去。开会的地点,大些的会,在饭厅开的时候多,要说话的,站在板凳上就说起来,甚至在厕所里开辟‘厕刊’,互相辩难。北大当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什么活动或有什么社团组织,一般都是放一个签名簿在号房,谁愿意参加就可以自由签名。学术思想斗争跟社会活动同时在北大活跃。”这么多的社团和活动,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许多社团及其刊物对当时社会发生过重大影响。
7。从旁听开始的开放女禁
蔡元培提倡大学应研究高深学术,但他并没有想把北大变成“阳春白雪”或“高处不胜寒”的地方,恰恰相反,在他掌校期间,北大的校门不仅没有向知识相对低陋浅薄的社会关闭,反而敞开大门,让北大的知识新风吹向社会。
首先是开放女禁。1920年春,蔡元培在北大开始招收女生入学,开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男女同校的先河。蔡元培毕生提倡男女平等,主张教育普及与男女平等联系,强调“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所以民国初年他任教育总长时,开始在全国推行小学男女同校,1917年创办北京孔德学校时也是男女兼收。但在当时全国来说,封建礼教在教育界影响还很深,高小以上学校男女分校,全国为女子开办的高等学校极少,只有教会办的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扬州华南女子大学。第一所国立的北京女子高等学校直到1919年4月才正式成立。当时男校女校之间门禁森严,男女正常交往极其困难。据许德珩回忆当时的情况说:“五四前夕,为了串连女同学一起参加五四运动,我和另外几个男同学去女子高等师范,在一间很大的屋子里,两个女同学代表接待我们,还有一个女学监。我们坐在这一头,女同学坐在那一头,中间坐着女学监。房间大,距离远,说话声音小听不清,大了又不礼貌,好多话还要请中间的女学监传达才行。”
1919年初,蔡元培在多次讲演中批评了当时高等教育的弊端,呼吁破除教育中的男女界限,给女子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蔡元培的讲演,得到许多青年的拥护。1919年5月19日,甘肃一女学生邓春兰写信给蔡元培,要求允许进北大读书。她在信中说:“阅贵校日刊,知先生在贫儿院演说(即3月15日在北京青年会作的《贫民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演说),仍主张男女平等。然我辈欲要求于国立大学生女席,不于此时,更待何时?”她表示如果蔡元培允许,她愿负笈入京,“为全国女子开一先例。”但由于蔡元培这时正因五四运动出京,因而没有看到此信。同年6月,邓春兰又在京沪各报撰文并登出给蔡元培此信,征求同志,呼吁大学开放女禁。五四运动后,女子解放的问题突出起来,《少年中国》在1919年8月妇女问题专号转载了邓春兰的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教育界也有强烈反响。但各大学都不敢率先向教育部提议开放女禁的事,因为这一提议必通不过。社会和舆论都在期盼着老大哥北京大学如何表态。
1920年1月1日上海《中华新报》新年号上登出了蔡元培与该报记者就开放大学女禁问题的谈话,公开表示了北大和蔡元培的立场。他说:“大学之开女禁问题,则予以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规程,对于大学学生,本无限于男生之规定,如选举法中之选举权者,且稽诸欧美各国,无不男女并收,故予以为无开女禁与否之问题。即如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尽可招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也。”蔡元培明白表示了北大可以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他利用教育部学制并没有专收男生这一条,巧妙地绕过了向教育部提议必遭拒绝的障碍,造成既成事实,迫使顽固当局不得不承认男女同校的革新事实。1920年2月,北大学生王昆仑向蔡元培要求允许她的姐姐、北京女子师范江苏籍学生王兰入北大读书。据王昆仑回忆:“那时,姐姐正因病失学在家,她很想进北大求学。我就去问蔡校长。蔡校长问我:‘她敢来吗?’我说:‘她敢。’蔡校长说:‘可以让她来试试。’”蔡元培欣然应允她入北大旁听。两天后,王兰便到校听讲,成为北大第一个女学生。随后又有奚浈、查晓园报名入校旁听。1920年2月27日出版的《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第9号)以“女子就学的先声”为题,报道了招收女生的消息,“男女共学已为国内学者多数的主张,本校即先行开放,以为各校倡。但因未得教育部许可,暂不招正科生,只设女生旁听席,即有王兰、奚浈、查晓园三位女士入本校旁听。现在还有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