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引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赵匡胤囚禁后所作。中秋月夜,李煜仰望着故国的方向,不禁悲从心起,悔恨交加,吟颂了上面这首千古传诵的《虞美人》。
江山不再,美人何有?想李后主昔日与后宫佳丽*快活时,又何曾想过要做亡国奴。
李煜做完此词,手握窗棂,目望长空,泪如雨下,自言自语地说:“《江山》,《江山》,你在哪里?”
《江山》乃李煜亡国前所作,是一幅描写大好河山的优美画卷。
负责囚禁李煜的兵士将他的言行整理起来,每天向赵匡胤汇报一次。赵匡胤听后,不知《江山》为何物,因为李煜图谋雄起,担心夜长梦多,便赐了他一杯毒酒,送他去了西天。如果西天也有美女,也不知后主李煜还想不想做*皇帝。
其实,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皇帝不被美色所惑?从夏桀到殷纣,从周幽王到楚霸王,从隋炀帝到唐玄宗。大好江山,几十年或数百年易主。所谓千秋万岁,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大宋的江山,虽然取之于李煜之手,自赵匡胤之后的几代皇帝,却逐渐将后唐的教训抛于脑后,大有“宁可花下死,做鬼也*”的流氓心态。只可惜了我华夏百姓,沉沦于水深火热之中,如危卵一样,战事一起,背井离乡,哭爹喊娘,生命朝夕不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声明:请勿转载
凡转载拙作的网站,请自行删除,否则,后果自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01章:寻欢作乐
时至宋哲宗初期。当时,哲宗年纪尚幼,朝中大权把持在高大后手里。
新帝登基,升了一批大员。其中,本书的男主角之一,后来的徽宗皇帝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尚书左仆射王珪被封为岐国公,潞国公文彦博为司徒。司马光原本知陈州,由于不久王珪去世,朝廷里空出一缺,司马光补门下侍郎,获得了在京中发展的机会。
宋朝历朝的机关虽然时有新设,但岗位的交替也按俗规,在职者升降、离任或去世后,其职便有他人顶上。官职分三师、三公、三省、六部、六监、九寺等。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三省,即尚书令、侍中、中书令。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监,即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木、司天。九寺,即太希、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卢、司农、大府。在这些职位中,中书和枢密院分持文武,另外有翰林学士和知制诏,是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翰林管内制,知制诏管外制。
司马光在洛阳编书(《资治通鉴》)的十几年中,颇得民心。据说他入朝时,一路有数以万计的百姓欢送,即便是皇帝垂幸,恐怕也未必有此声势。当时,朝中有重臣担心司马光得势,故向高太后提出三年不可更新法度的建议,司马光闻之大怒,慷慨上表,道:“先帝时的法度,多是王安石一流所设,祸国累民,如病侵身体,不可缓医。”
高太后沉吟不语,几天没有决断。
司马光见高太犹豫不决,便写了一篇万言书,历数新法之弊。
历史上,对王安石的变法褒贬不一。明人杨慎做《铅丹录》,文中极力地抨击了王安石的新法,认为其为了推广新法,不尽手段,打击了大批的忠臣,将北宋送上了灭亡的道路。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一书中,则为王安石及其新法翻了案,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应是一位“不世出之杰”。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存在,是与非的砝码应掌握在百姓的手上。王安石变法在封建社会,自有其积极性,但其出发点无非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而没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王安石的“青苗法”和“免役法”弊端尤其显见。“青苗法”和“免役法”颁布的初衷无非是为了增加朝廷收入。“青苗法”是向老百姓摊派贷款,限期归还;而“免役法”是让百姓用钱来买兵役。初看这两个新法,是对老百姓有利的,实际上,在北宋末期,周边国家如西夏、大辽、金,不断在蚕食中原,百姓经济收入并不能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多数百姓是没有钱用来买兵役的,所以,此法的针对面很狭小,无非是给那些富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