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并非是为了他们少数几个人的享受。他们的礼乐不是后世那种“舞低楼心杨柳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而是为了更多的人受到礼乐的洗礼,文明起来。是故《汉书·艺文志》引“传”曰:“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可以想知,那些人们的能力和水平确实有限,亟待教化提升。
这首《危�X》便是卫文公中兴之时,目睹卫国遗风尚存,故而命作诗以止过去之淫奔之风。什么是“诗教”?这就是诗教。
恋爱自由很有可能是自古至今处于青春期的男女们共同的向往,没有自由,就有挣脱束缚以求取自由的冲动。然而,我倒以为,正是这种不自由产生了爱情的神圣性,自由就是这样一种悖论、吊诡。太自由了,爱情得来也就没有什么付出了;太自由了,爱情的魅力也就容易在自由中消融。就好比,一朵温带的花,如果放到热带去,一会儿就会死去。爱情是需要恒温的。恒温中的点点细节,往往胜过热烈中的一时激情。
三千年前的礼制,原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它渗透着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如处世的困惑、家庭的生活、父子之礼、夫妇之情、兄弟之义、教子之方、交友之道等等。三千年前的礼制,原也最平易,最切近人生,上参天地,下应夫妇,中及君臣,都是在礼制的包容之中,呵护之中。
不必想像古人是多么愚钝,也不必设想古人是如何封建,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群先进的思想者,他们在思考,他们在求索,他们在实践。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我们今天文明的展开、文化的创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异时,思想悬殊。然而,人性中永存的共性是不会逐水而逝的。
任何时候都有另类,都有反叛者。固然主流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如长江干道中的流水,不也夹带着污浊,但也不要以为反叛就是革命,就是勇敢。
通过反面说教,以规范当时的礼仪制度,这就是诗人的命意。
为什么把现代人喜爱的彩虹称作“危�X”呢?“危�X”这个词,一看就像是两条虫,不是什么好的寓意。
其实,彩虹的正名就是虹蜺,也是两条虫。《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闇者为雌,雌曰蜺。”
在后人眼里,彩虹是美的象征。不仅入诗入画,而且还把地上那连接彼岸的桥都称之为长虹卧波。如唐人董思恭还写过一首咏虹的诗:
春暮萍生早,日落雨飞余。横彩分长汉,倒色媚清渠。
梁前朝影出,桥上晚光舒。愿逐旌旗转,飘飘侍直庐。
为什么在古人眼里,虹倒成了有阴有阳的东西?这就不得不牵涉到古人的阴阳观。正常的天是蓝色的,而虹则呈现出七彩光环,这在古人看来是反常的,反常的东西是不吉的。古人便以为虹的产生是阴阳不和的结果,而对应人事,就是婚姻错乱,因而将它视作淫邪之气。如刘熙云:“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彩虹尤其常在东边出现,而东边是日出的地方,这在古人看来更是令人忌讳的,所以诗中说“莫之敢指”。郑玄也曰:“霓,邪气也。阴无德,以好色得亲幸于阳也。”《春秋演孔图》则曰:“霓者,斗之乱精也。失度投霓见。”宋均还引申道:“虹蜺,阴气也。阴气贯之,君惑于妻党之象也。于中孚经曰:‘蜺之比,无德以色亲。’”
把虹的出现看作是阴气的作用,这自然是古人思维的产物,也是人类认识大自然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阴则对应世间的女性,所以虹又称“美人虹”。古人还认识到“暮虹截雨,朝虹行雨”,也不利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因此,虹在古人心目中总不是吉祥之兆。
危�X:古人不见今时月(2)
本诗以虹起兴,虹的过度艳丽就寓意着世间女子失德,以色诱男子。因而,诗中便劝诫这种过礼违礼的女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之事,也是礼制所允许的,但不待父母之命,人皆恶之;无贞信之德,人皆惧之。
这首诗,显示出文公时诗教的温柔敦厚。如果把它理解为是反抗礼教制度、争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的诗则显然是滑稽的。诗中的彩虹根本就不是我们现代人观念中的彩虹,不是诗人向往歌颂的对象。
古人不见今时月,奉劝现代说诗者,还是多思思古人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相鼠:秦相李斯的“老鼠哲学”(1)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