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蘅芜苑”为什么称为“苑”?因为它是一个大花圃;“芦雪庵”(秋爽斋)为什么称为“庵”(“斋”)?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出家人清静梵修的庵堂,古代读书人喜好借寺庙读书,所以这里也是读书人闭门苦读的好地方;“藕香榭”为什么称为“榭”?因为这里只是一个水中的亭子;“紫菱洲”为什么称为“洲”?因为这里本来就是盛产红菱的洲渚。大观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蓼汀花溆”,其真实原型就在西溪的“蓼汀沙溆”,在《西溪志》上有明确记载。如此等等,洪在《红楼梦》大观园的描写中,忠实地记录了故乡的景色,真是“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啊!
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红楼梦》大观园与杭州西溪的山水形势。西溪位于杭州西部十里左右,与西湖只隔一道山梁,山南是西湖,山北是西溪,当年西湖很热闹,西溪却很清静。《红楼梦》书中说大观园筑在“帝城西”的一个“仙境别红尘”的地方,杭州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当然可称“帝城”,城西距“红尘”不远的仙境,就是西溪。西溪依山面水,山下面就是转山河,山水的特点是横向的,绵延很长的;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书中怎样形容大观园景致:“衔山抱水”,水随山转,正是西溪转山河的特色。“五云中”建有楼台,五云山恰是杭州一座山脉的真实名称。“山水横拖千里外”就更形象了,活脱画出了西溪山水横向分布的典型形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红楼梦》历史事件(4)
康熙皇帝来西溪下轿乘船的地方,后人称为“迎驾桥”至今地名犹存;这里应该就是《红楼梦》中描写元妃登船的地方“蓼汀花溆”。康熙皇帝到达西溪山庄后,看到竹影在西溪山庄的窗上摇曳,心情大为高兴,御笔题写了“竹窗”二字。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红楼梦》中为什么单单把潇湘馆题名“有凤来仪”,因为这里就是西溪山庄的原型,潇湘馆的竹窗景色,是御笔亲题的,来头大得很!
朋友们注意到《红楼梦》描写大观园省亲灯火辉煌盛景时,那块“石头”说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话么?石头说,自己是被“夹带”着观看到如此盛景的,由此想到了昔日自己在“大荒山”的荒凉,今日经历这般胜景还想作几篇《省亲赋》、《灯火赋》等等。这段话暗含着洪自己的真实经历:高士奇接驾,洪作为一介草民,也是西溪山庄的邻居,确实是被“夹带”着方能观看皇帝巡游场面的;看到如此胜景,洪不由得想起十年前自己由于在京城获罪,被朝廷革去了功名,永远断绝了仕进的道路,痛心疾首跑到京郊盘山(大荒山)去逃禅,夜听虎啸猿啼时的凄凉。做什么《省亲赋》之类,本来就是洪所长,当年在北京,康熙皇帝巡视国子监,洪正在这里读书,曾经写过“一百韵”的五字排律,歌颂皇帝的盛举。这次洪是否又写过歌赋,就无从考究了。话说回来,《红楼梦》的创作,不就是最好的《省亲赋》么?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扬州、南京、杭州都是必去之地,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你凭什么断定《红楼梦》书中写的就是第三次南巡的场景呢?这是因为,康熙皇帝巡幸中,别的地方都重复去过,惟独到杭州西溪巡幸,只有一次。《红楼梦》记叙的元春省亲场面是如此独特,大观园的景色与西溪完全相同,省亲的过程与康熙巡幸的过程完全相同,与康熙其他次南巡及巡幸其他地方的活动,都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推论,《红楼梦》描写的就是这一次,也只能是这一次!
西溪面积很大,景点众多,康熙皇帝游览的景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红楼梦》在描写宝玉为大观园题写匾额的场面中,在描写元妃游览大观园的场面中,把姐妹们后来居住的地点都写到了;但是,书中后来又出现了“凸碧堂”、“凹晶馆”等开始并未交代的景点,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景点当时康熙皇帝未去游览,所以《红楼梦》书中描写元妃省亲场面时也就未做交代。
这些书中开始未交代的景点在西溪也是有原型的:“凸碧堂”的原型应是冯梦祯家的“西溪山堂”,由于建筑的地势相对较高,所以《红楼梦》中命其名曰“凸碧堂”。康熙南巡时,冯梦祯的儿子冯云将(一说孙子冯千秋)在此居住,著名的冯小青被虐待致死的悲惨故事,就是发生在他的家庭中。《红楼梦》中使用了冯小青的著名诗句:“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凹晶馆”的原型,应该是著名文人汪然明的“西溪水阁”。汪然明这个人很豪爽,有“黄衫豪客”的美称,收养或资助过很多落魄文人和漂泊名妓。由于建筑的地势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