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续琵琶》、《北红拂》皆有存世足本,后者有尤侗、毛际可序及自序,题“鹊玉亭填词”,又有胡其毅、杜琰、王裕、朱彝尊等五人跋语。寅又作有《太平乐事》(短剧十出),有康熙癸未腊月洪昇题记及己丑九月自序,署柳山居士,精刊本。此皆邵曾祺、周妙中两先生惠示,足补缺漏。诸题跋皆待异日增订。
此记有小误,抄本《北红拂记》题跋应为六人,除记中未提到的程麟德外,因原抄缺半行而失其署名。记中提到的今人邵曾祺,亦见于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考》“例言”。“例言”有云:“中编杂剧,经邵曾祺先生校阅过……”。周庄文中所记“邵曾棋”当为一人,疑邵曾祺或为邵锐之后人。或为锐之本家。庄氏所记《北红拂记》并明白记录归藏“文化部艺术局”之根据。极有可能得之邵曾棋先生处。
顾献樑:《曹学创建初议——研究曹露和石头记的学问》。载台北《作品》1963年第1期。
王朝王献:《楝亭词钞》序,载《楝亭集》第589—591页。引文见第590页。
曹寅每得一戏便邀友人并赏品评。尤侗《题北红拂记》中有云:“柳山游越五日,倚舟脱稿,归授家伶演之,余从曲宴,得寓目焉。”毛际可当时足否也“从曲宴得寓目焉”,序中没有明文。曹寅另一位文友王文范(竹村)有《郭于宫宅观通政曹公家伶演剧兼送杨掌亭人都》诗,诗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伊消得人憔悴(7)
客满中庭花月多,春灯如昼洒如波。
�筝摩笛引云驻,细按红牙自云歌。
长扬羽猎素知名,此去腾骞莫计程。
应忆桃花泉畔醉,梦中犹听饶樑声。
见胡艺《李竹村与王竹村——红楼墙外小考之一》,载《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2辑第329—331页。
参见周妙中《清代戏曲史》“写作缘起”,第5页(二)。周云:
旧社会剥削阶级和封建士大夫对戏曲的轻视:剥削阶级和士大夫仅仅把它看作花前月下酒后茶余的消遣品,认为是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就是剧作家自已也往往不肯把戏曲收入诗文集中。封建意识不太强的人,虽然把剧本刊印出来,也要作为“外集”或“附录”,仍然认为这些作品没有资格编入正集。还有些剧作家宁肯做无名英雄,也不肯在自己心血结晶上署真实姓名,只署“××山人”、“××居士”之类的别号,甚至干脆不署名。以至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带来许多考证上的麻烦,留下了许多很难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
曹寅所撰杂剧究竟有多少种,今天已难以确考。以所见之《北红拂记》署名“鹊玉亭填词”,《太平乐事》署名柳山居士,而《续琵琶》今所见已非完本,其署名俟考。另一种《虎口余生》(又名《铁冠图》)署名“遗民外史”,以曹寅生年推算自称“遗民”实属笑谈。故此剧究属何人所撰尚需考证。刘廷玑《在园杂志》所记实不足信。
傅惜华:《清代杂剧全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月版。引文见第184页。
最难解处是萦牵
——曹寅与宋荦
曹寅生平中交往的大多是江南文人,且以“遗民”文人居多。这可以从《楝亭集》所收的诗词文中窥见一斑,而与朝内高官或地方大员的交往则是屈指可数。《楝亭图》、《楝亭夜话图》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曹寅的交游范围相当广泛,似有出乎意料之感。但是认真考察一下,仍然是限于文人群体,贵戚达官仍然居于少数。
在曹寅交往的显官之中,宋荦是其中一位。
宋荦(1634——1713),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字牧仲,号漫堂,别号绵津山人、西坡放鸭翁。河南商丘人。据《清史稿·宋荦传》及《中国藏书家辞典》诸书的介绍,宋荦从政以清廉著称,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在文学方面,他与王士祯、汪婉、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间“十才子”,可见其文学造诣在当时学人中的广泛影响。
宋荦长曹寅二十四岁,顺治四年(1647)任御前三等侍卫,曹玺卒前一年,即康熙二十二(1683)年,宋荦已由刑部员外郎擢授直隶通永道,旋升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康熙三十一年(1692)调任江苏巡抚。从宋荦任官的经历看,他与曹寅的初识极可能是在北京,所任江苏巡抚期间是他们之间交往较多、友谊逐渐加深的时期。如果询其原因的话,有以下三点值得重视:
(1)宋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