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1/4 页)
张栋乃是这边的大管家,陪着自家二爷站在长廊下,笑道:“都已经修妥了,冬日里保证温暖如春,不会让奶奶们受冻的,二爷尽管放心。”
地处北方,首先就得考虑怎样过冬,张灏并非只知道关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政务根本就不归他管,就连军务也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前后中左右五个都督府,早就把兵权分得七七八八。
好在北京城算是北疆,总归得有个将领统管协调各个都督府和大大小小的一众将领,要不然,张灏这位大都督就得成了一个摆设。
“可惜没有承德避暑山庄”张灏惋惜的摇摇头,修建园子太过劳民伤财,只得把这个诱人想法压下。
“二爷,各位大人都等您出去相见呢,是否换上一身官服?”张栋含笑指了指外面。
张灏皱起眉头,不耐烦的道:“叫他们都回去,老子是来当官享福的,没兴趣应酬他们。”
张栋有些发懵,急忙解释道:“二爷,凡是刚到任的官员,都要马上和同僚下属见上一面的,这是官场上的惯例。”
“惯例?爷可不讲究这些,告诉他们,用心做事就足够了,少来挖空心思的巴结我,没用。”张灏吊儿郎当的板着脸,怎么看都像是小人得志的猖狂模样。
一脸苦笑,张栋头疼的道:“二爷要是不耐烦应付下属也就罢了,可那留守金大太监,宣抚使权大人,按察使刘大人,东厂刑公公,锦衣卫郭大人,知府徐大人,十位都督,你却不能不见呀,除了都督们外,其他大人都算是您的半个上司。”
“狗屁上司。”张灏一脸冷笑,冷哼道:“爷掌管河北数省之地的军权,岂会在乎他们?今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少过来烦我,一个不见,都给老子统统撵走。”
“那监军金太监总得见见吧?”张栋不死心的问道。
“叫他滚蛋,敢情这些太监都姓了金不成?什么乱七八糟的。”张灏说完,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
张栋无奈,只得去了前面官衙,先是朝各位大人道歉,推说自家少爷身子偶感风寒,不方便出来见客,向诸位大人致歉云云,好说歹说哄走了一干大员勋贵。
但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有些诡异了,灏二爷足不出户,成天陪着妻妾们在府上吃喝玩乐,那官衙大门倒是天天敞开,就是不正经办公,几乎任何人都不见。
一切公务都推给五个都督府,更是派人递话给监军金公公,意思是说你愿意干嘛就干嘛老子没空搭理你,闹得北京城一众官吏哭笑不得。
此事很快传到京城,洪熙皇帝好笑之余也没在意,满朝文武更是不当回事,原本就没指望张灏能有多大作为,一位纨绔公子你还能指望他一夜之间成才?
北京城的官员们就更舒服了,反正出了事自有灏二爷给大家兜着,你不出来指手画脚最好,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晃二个月很快过去,十二月份的北京城滴水成冰,因为是寒冷冬季,不怕北方胡马南下劫掠,整个北方的百姓都准备安安稳稳的度过冬季,预备着春节到来。
因为不出头管事,张灏的一些奏折哪还有阁臣刁难?陆续把周文斌,沈清风,西门荣轩等人调来,又把婶子李氏母子接来,整个都督府逐渐开始热热闹闹。
第273章 包君满意
第273章包君满意
北京城西,张家炼铁作坊。
高大的砖瓦房屋,好似一座城堡,采用水泥混合砖头的新方法,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建造成连绵一片的崭新厂房。
原先这里是用来铸造大钟等物件的,后世那举世瞩目的永乐大钟就是在这里诞生,耗费十年工夫,混合金银铜铁,浑身篆刻无数**的国之重宝早已被送去寺庙悬挂,而原先的所有工匠,都成了张灏的私人匠户。
这里完全属于私人领地,外头驻守着一千亲兵,就连东厂和锦衣卫都别想进来,在这北京城的一亩三分地里,没有人敢得罪灏二爷,谁也不想吃饱了撑的跑来招惹他。
纨绔子弟没事胡闹,闲来无事在作坊里大炼钢铁,自然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话说监督匠人制作火统等武器,本就是少年将军最感兴趣的事,也是人家的份内之责。
古时制作火统非常繁琐麻烦,永乐朝时一些技术已经发展完善,多达十几万支的火统分发各地,为了保证质量,每支火统上都得刻有相关工匠和官吏的姓名和生产年月日。
张灏不关心最初期的火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此时蹲在一座四方木架前,木架顶端固定一具磨盘,用皮带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