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1/4 页)
张灏一眼看见皇帝神色间有些犹豫,暗叫机会来了,急忙朗声道:
“陛下,建文皇帝多行不义,登基之后,大肆残害皇族骨肉,口口声声说以仁义治理天下,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表面大义凛然,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文人为其献计献策,其种种罪状数不胜数,我皇身为太祖皇帝最器重的皇长子,登基为帝天经地义,如今天下百姓谁不衷心拥戴吾皇?还请陛下立即下旨否决建文逆子实行的殉葬仪式,以此来诏告天下,体现吾皇的一片爱民之心,陛下,连您身边最亲近的女人都不解救的话,那还怎能祈求天下万民来体会陛下的一片爱民之心呀!”
第197章 新的一年
清明何处不生烟,郊外微风挂纸钱。
人笑人歌芳草地,乍晴乍雨杏花天。
海棠枝上绵莺语,杨柳堤边醉客眠。
红fen佳人争画板,彩绳摇曳学飞仙。
匆匆一年弹指即过,几乎眨眼间又到了清明节。
英国公府依旧,依然是京城首屈一指的豪门,而随着英国公张辅回返京城,卸下多年军权,转任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兼提调京城兵事,此番变动对于声望如日中天的张家来说,几乎不受任何影响。
看似兵权被夺,实则大将军张辅回京入主朝堂机要,整日都陪伴帝王左右,不管永乐皇帝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张辅的身影,君臣相处之亲密,令满朝文武无不为之侧目,至此人人心中清楚,到底谁才是真正最受帝王信任的臣子。
而作为一门双贵的另一人,张辅之子张灏则一年来要低调的多,据传其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似地,动辄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训斥的狗血淋头,又被老爹勒令闭门思过,身上挂着的指挥使几近于无,从不曾管过一天实务,只不过吃着一份俸禄而已。
三公和三孤的虚职都被永乐帝王取消,而殉葬制度却并未明令禁止,只不过皇帝行旨天下,可由各地王族自行选择,开篇就提到上天有好生之德,帝王心意不问可知,并多次提到要善待妻妾,此举倒也引起各地读书人的大力赞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就算禁止殉葬仪式,对于这时代的女人来说,其最终的命运一样难堪,只不过好死不如赖活着,总算是有了一丝曙光。
张灏一连串敢为女人仗义执言的佳话,至此被传诵天下,被无数女人衷心感激,不过也因此遭到无数男人的不屑嘲讽,也算是毁誉参半,不过大抵因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感受最直观的,就属双狮子街了,开业之初就成了京城豪门贵妇的心中圣地,而一年来的豪门嫁女,要是嫁妆不采购出自女人街的话,那绝对会被闺中姐妹嘲笑不耻。
这股流行风暴自上而下,转眼间就传遍整个京城附近,就算是远在外地的大户人家,都会派人赶到京城女人街采购商品,被无数少女视为守护人的安东侯张灏,在女人心中声望一时无两。
英国公府,后门。
一如既往,巷子口的墙根底下,聚集着一批贩卖小物件的货郎,而往年的那群孩子,今年却消失不见,只剩下十几个三四岁的娃子,而大一点的,都进了族学中去读书了。
一位美妇扭身走出来,身后跟着两个丫鬟,三人站在石阶上闲话,晒着日头,风姿绰约的美妇手里捏着一具团扇,上面绘着仕女游春图,风情万种的俏模样,看的附近男人眼神发直。
那美妇正是周氏,今日闲的无聊,就带着丫鬟出来瞧热闹,如今虽说已经是灏二爷的女人了,但能自由自在的随意出入府门,自是比整日呆在园子里要舒服得多了。
人贵知足,周氏寡妇之身,也没期望着改嫁,很满足目前的体面生活,以张家的赫赫权势,人前人后的谁敢搬弄是非?巴结都来不及呢。
正巧此时有一位年轻货郎挑着担子路过门口,那担子边上挂着一面铜镜,不时被阳光反射,亮闪闪的非常显眼。
周氏笑吟吟的扇着风,忽然指着他,叫道:“喂,你留住别走,与我磨磨镜子。”
那货郎赶紧放下担子,先唱了一个肥喏,这才点头哈腰的回道:“这位奶奶,俺不会磨镜子,卖的是金银翠花,珠子首饰。”
“咦!那更好,打开让咱们瞧瞧。”
一听是卖首饰的,周氏和两个丫鬟立刻都来了兴趣,这女人自古爱俏,对于金银之物谁不见猎心喜,周氏看那货郎倒是长得斯文白净,神色也老实恭敬,心中升起一丝好感,当下带着丫鬟走下石阶。
年轻货郎显得很高兴,马上把担子上的绳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