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年
1 月 20 日,致弟弟张子静信。
3 月间,外出被汽车撞伤,右肩骨裂。
5 月 25—30 日,剧本《太太万岁》在台北《联合报》连载。
8月22日,写信给姑姑,姑姑依旧住在长江公寓,由301室换成305室。
1990 年
9 月 25 日,散文《“嘎?”》在台北《联合报》副刊发表。
9 月 30 日—10 月23 日,剧本《哀乐中年》被误作张氏作品在《联合报》 副刊连载。
姑姑曾要求她回上海探亲,张爱玲婉转谢绝。同时寄钱给姑姑,邀请她与李开弟到洛杉矶游览。
1991 年
5 月,《赤地之恋》由台北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6 月,姑姑张茂渊在上海去世,终年九十岁。遗嘱不举行告别仪式,骨灰随便撒掉。张爱玲得知后写信给李开弟表示哀悼。
7 月,《张爱玲全集》由台湾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2 年
2 月 14 日,在律师处签下遗嘱两项:一、一切私人物品留给在香港的宋淇、邝文美夫妇;二、不举行任何葬礼,将遗体火化,骨灰撤到任何空旷的地方。
2月17日,寄林式同信,请林式同做自己的遗嘱执行人。
同年,《张爱玲散文全编》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7 月,金宏达、于青编《张爱玲文集》(四卷本)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又增补《红楼梦魇》一册。
10 月,《天才奇女——张爱玲》(于青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1993 年
4月3日,张爱玲的三篇佚文《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罗兰观感》、《被窝》,刊于上海《文汇读书周报》。陈子善的介绍文章中还引录了张爱玲给《春秋》主编陈蝶衣的一封信。
11 月,《对照记》图文在《皇冠》杂志连载。
12 月,《张爱玲传》(余彬著)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
1994 年
《对照集》作为《全集》的一种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
9 月,获台湾第十七届时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12月3日,《忆西风——第十七届时报文 学奖特别成就奖得奖感言》载台北《中国时报·人间》。
1995 年
9 月,《最后的贵族——张爱玲》(胡辛著)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
9 月 初,张爱玲在洛杉矶 10911 Rochester *e 公寓逝世。
9月8日,公寓经理艾莉塔伊芙蕾丝发现张爱玲已经死亡,死时身上盖着毯子,属自然死亡。港台大陆的报纸纷纷作了报道。
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的玫瑰岗墓园火化。遗嘱执行人为林式同。
9 月30日,生前好友美籍华人夏志清、张错、林同式、张信生、高全之等在加州玫瑰岗墓场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
张爱玲与《万象》矛盾的历史考察(1)
对于张爱玲在四十年代的生活情况,除了她自己的作品以及有限的几个人的回忆文字,我们所知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张爱玲自身的原因。张爱玲的一生几乎不与人作过多的交往,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也没有什么书信往来,加之所处环境又是如此复杂的沦陷区上海,所以要想十分详细的了解她的生活交际情况,困难可想而知。四十年代,张爱玲和《万象》老板秋翁(平襟亚)之间“一千元灰钿”的公案一度在文坛炒得沸沸扬扬,论证双方各执一词,最终不了了之。此后的有关张爱玲的一些论文、传记,在涉及到张爱玲与《万象》的关系时也都未做深入的探究。这在当下红红红火火的张爱玲研究中未免不是个遗憾。其实,翻开四十年代上海的小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涉及此一公案的文章,有论辩双方的证词,有旁观者的清醒分析,有添油加醋的文章,也有公正的持平之论。这些小报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个鲜活的“历史现场”。纵览这些文章后,笔者发现,“一千元灰钿”事件只是张爱玲与平襟亚之间矛盾的冰山一角,是触发矛盾的一个导火索,真正的矛盾则与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的出版有关。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张爱玲与《万象》之间的矛盾纠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