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击毙的副将有10多人,死伤牲畜数百头。论恐热十分生气,徘徊而不敢轻进,尚婢婢得知后,对部下说:“他们发兵,把我们看作蝼蛄、蚂蚁一般,以为我们不堪一击,现在好了,遇到天灾了,看他们怎么办!”这时,有人进言说:“我们不妨用卑辞厚礼去麻痹他们,促使其更加骄傲轻敌而丧失警惕性。然后,再派兵去攻打,一定会胜利!”尚婢婢点头称是,决定采用此计谋。他派人以金钱、绸缎、牛羊、美酒慰劳论恐热的大军,并写信给论恐热,说:“相公兴仁义之师以挽救国难,全国谁不拥护!你有什么吩咐,只需派一个人送封信来,我们一定从命,哪里用得着你远道兴师动众,亲自前来呢!我性情愚蠢而且孤僻,只爱读书,已故君长任命我的官职,我实在担当不起。为此,我朝夕惶恐不安,只求退位隐居。蒙相公允许我告老还乡,退居乡里,就满足我的平生愿望了!”尚婢婢的信写得情深意切,早已打动了论恐热的心,他把信拿给众人看,笑着说:“尚婢婢只知死读书,不懂打仗,待我得了天下,不妨仍旧让他当宰相,坐在家里读书,也没有多大坏处。”
论恐热当即给尚婢婢写了一封回信,热情洋溢,而且答应了尚婢婢的要求。然后,就撤兵了。尚收到来信一看,拍着大腿笑道:“我们没有君主,就归顺大唐,岂能俯首听命于这种犬鼠之辈!”说完,把信烧掉。9月,敌军驻扎在大夏川(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尚婢婢派庞结心和莽罗、薛吕二将领8万精兵进击,行至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以南,莽罗、薛吕领4万人埋伏在险要地带,庞结心则带3万人埋伏在柳树林中。同时,令1千骑兵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上,将辱骂论恐热的信绑在箭杆上,向敌营射去,论恐热拆开信一看,怒火中烧,立即亲自率数万人马追击。庞结心佯败退走,同时做出兵马已疲劳不堪的样子,论恐热求战心切,紧紧追击,不觉跑出去数十里。这时,庞、莽两支伏兵突然发起攻击,切断了他的退路,两面夹击。这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刮的人睁不开眼睛;加之河水猛涨,淹死许多士兵,论恐热情知中计,无心恋战,拨马败逃。
。。
一、行军篇(1)
这里主要论述行军作战,处置、指挥军队、判断敌情(相敌)的方法。阐明“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併力、料敌、取人”的思想,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原则。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蹋к稣弑亟鞲菜髦��朔�橹��σ病�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讲解:
这里着重论述了行军作战的要领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孙子指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