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4 页)
先去民俗一条街转转,随便买点小纪念品。
刚来到民俗一条街,大家就被一家店门口挂着的各种绣品所吸引,停下来欣赏。
“大家好,有什么需要吗?”
店里出来一个十七八小姑娘,看见有客人上门,热情招呼道:“这都是我们纯手工一针一线刺绣而成,不但好看,还有一定的收藏升值潜力。”
唐小雅拿起一副百鸟朝凤,好奇问道:“这是汴绣吧?”
“美女您真识货!”
小姑娘赶紧介绍道:“这里全是汴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
“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她指了指唐小雅手里的百鸟朝凤道:“我们的刺绣有几大特点,比如您手里的那幅,行话叫绒彩夺目!”
“而这幅洛阳牡丹,针线细密,不露边缝,严整富丽,雍容华贵,形态娇而不冶,色彩艳而不俗。”
“还有这幅齐白石的花草,都是一比一按照大师原作,绣出的花草鸟虫采用虚实相结合,针法细腻,色彩鲜艳,装饰效果强烈。”
小姑娘一看这批客人真有兴趣,邀请道:“这样吧,看来大家真是喜欢咱们的家乡艺术,店里有现场表演,请一起来看看?”
一行人跟着她进店,大厅不小,墙上挂满各式各样的作品,正当中是一副清明上河图,好几米长,大气磅礴。
小姑娘骄傲道:“这幅是我们的镇店之宝,清明上河图原版百分百仿制而成,七八个熟练绣工花了整整两年才完成,是这条街面积最大,针法最高的作品!”
“去年有个外国客人喜欢,出价五十万老板都没舍得卖呢!”
大家一听,七八个熟练工也要花两年才能完成?纷纷咋舌刺绣的难度,再看清明上河图,五十万不卖外国佬很对!
“这里就是刺绣现场,这是我们的杨大姐,最资深的绣工,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大姐。”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抬起头,微微一笑打过招呼,然后全神贯注继续手里的刺绣。小小银针上下翻飞,灵巧之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大姐,您现在用的是蒙针绣和悠针吧?”
突然叶雨问了一句,大姐一愣,抬起头看看小丫头,笑道:“小姑娘你也懂刺绣?”
叶雨脸一红,赶紧解释道:“没有,在您面前不敢说懂,不过去年我来过这里参观,回去很喜欢刺绣,没事在家也绣过几个小玩意。”
“好,一看你就是绣工的好苗子!”
杨大姐上下打量一遍叶雨,又看了看她的手,笑眯眯道:“手指细而有力,说话轻声轻语,安静有灵性,小丫头是块好料子!”
小李一听,赶紧一推叶雨开玩笑道:“还楞着干什么?没听见高人对你很欣赏?说你天赋异禀,骨骼清奇,快点磕头拜师啊!”
“你……”
叶雨被小李一说,脸瞬间通红,大家哈哈大笑,就连杨大姐也忍不住笑起来。
她看叶雨有兴趣,指点道:“其实刺绣的基本针法,全国各地大致相似,只是有些名称不同而已。除基本针法外,各地因条件不同发展了自己特色。”
“咱们汴绣在建国初期时候,针法仅有十几种,1958年针法已发展二十九种,其中继承传统针法十四种,学习借鉴苏绣、湘绣针法五种,创新针法十种,比如你说的蒙针绣和悠针,还有这种云针绣、双合针绣、羊毛绣、席蔑绣、包针绣、锁边绣、麦子绣、接针绣。”
叶雨一边看一边点头,感叹道:“其实我开始学刺绣也没少受苦,手指全部扎破,主要是蚕丝线太细,分针最少也要四条,哎……”
杨大姐微微一笑,拿起一条线,亲自演示道:“你说的没错,汴绣采用的全是蚕丝,并且为了不同的作品为了体现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工艺,通常会把一根丝线劈成若干丝。”
“比如动物毛发,金鱼尾巴等需要体现轻薄透明或毛绒的感觉,就需要把丝线劈的很细去做。相反如石头,树干等需要表现强实浑厚的地方则要用粗一点的线去做。”
一边说,一边用小指头留的长指甲飞快的把蚕丝线分成两条,然后再分成四条,最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