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一方面的伤害是组织可能错过更合适的候选人,另一方面,剩余的应试者感觉到自己被冷遇,一定会对组织心怀不满,四处传播,这会对组织的形象造成损伤。
(三)第一印象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现实的招聘面试中,面试员通常会在面试的最初几分钟通过候选者的外形、穿着、身体语言等因素(甚至在面试之前就根据笔试成绩或候选者的简历资料)快速作出判断。
而这场面试因为萧峰打灭了所有的蜡烛,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所谓误打误撞,却很好地消除了第一印象对面试的负面影响。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面试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第一印象带来的想当然。
(四)用人决定权
银川公主之所以能成功地找到虚竹,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本人的在场。看起来,这场招聘一直是一个待人处事颇为娴熟的宫女在主持,但其实银川公主一直在暗中倾听。
主持的宫女虽然知道问题,却不知道谁的答案是符合要求的。唯有银川公主知道最后的答案,才能作出最后的正确的抉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银川公主就是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的具体用人部门。
现实中,拥有最终决定权的却往往不是用人部门,而是更高层级的领导者。领导者作出决策之后,事实上并不为入选者的表现负责,而必须为入选者表现负责的部门却没有决定权。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矛盾,也为组织的健康运行埋下了隐患。
所以,我们提倡由用人部门来决定入选者。之后,入选者的表现和用人部门的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就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最优秀的人才入选,也可以杜绝开后门进来的庸才。
(五)群体性面试
一般的面试,都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应征者总是单独面对一个或多个主试官。但“银川面试”却是多对一的群体性面试。
这种面试因为有其他候选者在场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效应。他人的在场,既有相互间的影响,也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
比如宗赞王子回答之后,很多人就后悔自己没抢在他之前。这就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临场机变以及团队合作方面的素质。
又比如萧峰。如果没有他人在场,那么他说出阿朱的名字也是无妨的。但有他人在场,萧峰当然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痛公之于众了。另外,如果你现场编瞎话,也会被当众揭穿,下不了台。
所以,针对某些特殊的情况,采用群体性面试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向萧峰学习危机管理(1)
萧峰第一次经历危机是在担任丐帮帮主的时候。彼时,丐帮副帮主马大元被人以他自己最擅长的“锁喉擒拿手”杀死,而姑苏慕容素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闻名,丐帮上下均疑为慕容氏所为,遂大举南下,兴师问罪。
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阴谋。生性*的马大元遗孀康敏(马夫人)因萧峰不解风情而因爱生恨,利用马大元遗下的丐帮前帮主汪剑通的密令,联络丐帮内外的各种力量(势力),策划了一场要废除萧峰丐帮帮主职位的大阴谋。
丐帮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足智多谋,是这场阴谋里的主导力量,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派人囚禁了传功、执法二长老,又说动了宋陈吴奚四大长老参与叛乱。
为了让萧峰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叛乱者的策划异常周密,特别邀请了丐帮的*徐长老以及五台山的智光大师、太行山冲霄洞谭公谭婆、泰山“铁面判官”单正、赵钱孙等武林名宿到场以作见证。
叛乱在萧峰猝不及防的时刻突然爆发!这一场变乱凶险已极,丐帮六长老中仅传功长老未参与(执法长老白世镜虽然此时未暴露,但其实也是重要的幕后策划者),可以说,丐帮的主要高层领导都已经站到了萧峰的对立面了。所以,萧峰是孤身一人,毫不知情,毫无准备。
但萧峰临乱不惊,思路清晰,体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
危机之际,头绪纷杂,信息极不对称,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错过稍纵即逝的应对良机。这个时候,首先需要领导者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及时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矛盾,优先处理主要矛盾。
萧峰敏锐地断定全冠清是这场叛乱的主谋者。他不动声色地继续与四长老对话,却在间不容发间出手扣住全冠清身上要穴,劲力透处,全冠清不由自主屈膝跪倒。萧峰当即说道:“你既已知错,跪下倒也不必。生事犯上之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