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7 页)
楠城,位于我国西南的历史悠久的知名边贸古城,气候宜人,素有“天气常如四月温,花开不断四时春”之称。近几年由于我国跟东盟各国贸易激增,全国各地各种做边贸生意的商人、公司纷至沓来,古城又焕发了第二春。前几年还空空落落的洁净大街小巷现如今已经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不已了。本来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现在人口早就翻了翻。
人潮带来了钱潮,楠城的地产行业也迎来了旺季,各式楼盘、工地纷纷开始了建设。这又带来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这让本就热闹的城市越发显得拥挤不堪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楠城税务、工商、土地局等部门风光惹火的同时也有个别部门压力陡增,这其中压力最大的非公安局莫属了。随着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的同时也伴随着治安案件的大幅攀升。使得本就人手吃紧的公安部门头疼不已。但公安部门的人员编制是有限额的,预算经费也增加有限,人员的瓶颈使得大量案件积压得不到侦破解决,从而导致民众对公安局越来越怨声载道了。
位于市区最偏僻的西北端的学府路派出所,在市局是挂了号的全市工作最轻松的派出所。相对于主城区的哪些业务繁忙的派出所,学府路派出所平时的确称得上此“清闲”殊荣。因为这个派出所地处偏远,离主城区有几公里的路程,辖区内没有什么大型的工厂、住宅小区。只有几所大中专院校而已:市经贸学院、市幼师学校、市艺术学校、市卫生学校、省林业学院等等院校。虽然这几所院校的在校师生加起来也有万余人口,可毕竟都是受学校严格管理的学生,所以平时的治安案件很少。小一点的学生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事件大部分都被学校私下处理了,很少会麻烦到派出所。
不过如果您认为被分配在这最清闲的派出所的民警是最幸福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只要是在市公安系统的都知道这学府路派出所的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养老所”。顾名思义这所里安顿的绝大部分都是些快到退休年龄的老民警,这个派出所比不得市区的哪些靠着大把的娱乐场所的“上贡”养得肥水直流的兄弟所,这里是真正的清水衙门,因为整个学府路上也就两三家娱乐场所,还都是在市经贸学院大门口附近,别的学校门口最多也就是在校教职工家属开的小超市而已。
当然这个派出所也不是都是即将退休的老民警,除了即将退休的所长、副所长,指导员以及几个老资格的民警以外,还有两三个分到这个派出所的年轻民警,用社会上的话说就是没有门路、没有靠山的“边缘人”。
戴庆就是这极个别的两三个年轻的“边缘人”之一,不过他还不同于其他两个学历不硬的“边缘人”,他可是道地的中国公安大学毕业的,中国公安大学称得上是公安系统的最高学府了。就他的学历在整个楠城市公安系统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可谁叫他父母都是供水公司的普通工人呢?在公安系统根本就没有门路,就他现在的职位还是他父母不知道托了多少层关系,转了几道弯才安排的。他的专业是刑事侦查,可偏偏被安排在了这偏僻的小小派出所里当起了走街串巷,处理鸡毛蒜皮琐事纠纷的小片警。
戴庆是个要强好胜之人,他从小就立志能当上像福尔摩斯那样的大侦探,刑警才是他最终的奋斗目标。他不甘心当一辈子小民警,始终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自始至终都坚信凭借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扎实业务能力总有一天会有机会一展宏图,如愿当上刑警的。所以大学毕业从警三年以来,他坚持平时工作之余仍然严苛要求自己,并没有放弃对刑侦业务知识的孜孜不倦地钻研,精研。他不缺乏业务能力,和敏锐的思维,细致的观察能力。他现在就缺一个机会,一个充分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仲夏七月,娇阳似火,七月二十三日,周三,农历大暑。上午十一点多,戴庆又例行开着所里的那辆212警车去片区巡查、走访,在所里他是巡查、走访的主力,其他的几个在编民警中除了管户籍的两个四十多岁的大姐,还有一个省警校刚刚毕业的田所长的侄女田雅琴负责接待外,剩余的都是老头子,这种跑腿儿的事情当然只能靠他了。
戴庆领着两名小辅警打算再去经贸学院大门口那家新开张的宾馆检查一下。这家宾馆每次去突查都会发现没有登记身份证的情况,每次都可以小罚一笔,为所里创收一下。这条学府路上其他的几家ktv歌厅、舞厅、影视厅,都是所长、副所长打过招呼的,不能随便去查。里面的猫腻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事个个派出所都一样,几个领导拿了好处下面办事的小民警当然不会去自找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