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十、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保持谦逊。
“十戒”:
一、不要跟着建议跑,不要想能听到秘密讯息。
二、不要相信卖主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卖,或买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买,也就是说,不要相信他们比自己知道的多。
三、不要想把赔掉的再赚回来。
四、不要考虑过去的指数。
五、不要躺在有价证券上睡大觉,不要因期望达到更佳的指数而忘掉它们,也就是说,不要不做决定。
六、不要不断观察变化细微的指数,不要对任何风吹草动做出反应。
七、不要在刚刚赚钱或赔钱时作最后结论。
八、不要只想获利就卖掉股票。
九、不要在情绪上受政治好恶的影响。
十、获利时,不要过分自负。
当您看完这十律与十戒之后,是不是有一些熟悉的感觉?我建议你把它抄录在一张卡片上,可以裱框放在桌上。或是记在自己随身常用的笔记本上,只有常常翻开来复习,才能内化刻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彼得…林奇:从不担心短期波动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彼得·林奇(Peter Lynch) 1977年成为富达麦哲伦基金(Magellan Fund)的基金经理人,由他掌管基金的13年,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十三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他卓越的绩效表现,被《时代杂志》誉为:“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人”,财经杂志也形容他为“投资界的超级巨星”。
他的投资哲学与华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类似,都相信“价值投资法”是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操作圭臬。彼得·林奇相当重视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而不担心该公司股价的短期波动,“潜力”是他与巴菲特共同关心的议题,彼得·林奇曾明白指出“股市好不好不是重点,挑对股票长期持有,股票自然会照顾您”。
由于经济景气不断波动,股市起伏是正常现象,根本不可能有人具备准确预估股价走势的能力。既然如此,彼得·林奇主张投资人应该以“赔得起的钱”进场长期投资,他强调:“真正的赢家是从头到尾在股市投资,并且投资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
华伦…巴菲特:勇敢买进、长期持有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华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已经取代比尔盖茨稳坐十三年的全球首富宝座,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他也是全世界有史以来靠股票赚钱最多的人。但想当初,他在1956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居然是只靠100美元起家的。
根据研究,华伦·巴菲特投资的成功秘诀仅在“简单”二字,他主张致富不需要高深的学问,有没有傲人的智商也在其次,重点是只要冷静理性,长期投资、多多研究,在值得投资的股票跌破净值之后,“勇敢买进、长期持有”,等待一段时间,便能让时间发挥神奇的复利效果,创造可观的财富。
华伦·巴菲特一再强调“价值投资法以及长期投资观念”,且当投资一家企业时,他也主张应以一个企业主的立场来评估,而不是把自己当成赚取差价的投资人。唯有这样方能看清一个企业的全貌,也才会深入了解该企业各种层面的问题,进而发现该企业的真实价值。
如何成为投资大师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投资理财的新手从门外汉到最后成为一个颇有心得的投资专家,其中一定要历经几番摸索、磨练、失败与挣扎,至少需要经过数十年的时间。
我认为在这一段“投资人的修炼”期间,心态、眼界的演变至少会历经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历练与成长。
第一阶段、学习摸索
投资人刚刚接触理财工具时,信息大多都来自报刊媒体,甚至亲朋好友的口头传播。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定见,急于找寻投资致富的方式,所以他们不惜承受高于才能常规的风险,在追高杀低中吸取失败经验。
第二阶段、反复磨练
经过第一阶段的摸索之后,投资人大概能够体会到一些赚钱的秘诀了,一旦操作成功,自信心将暴增不少。他们愈来愈相信自己的判断已经赢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