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长孙嘉敏素常与李世民说话,皆是轻声细雨如风拂杨柳,从来没有今天如此执拗的时候。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2)
李世民本想今晚与长孙嘉敏温存一番,可长孙嘉敏现在先是以大道理训诫,继而与他顶嘴,弄得他没有了任何情绪,遂打定主意要到阴梦婕那里。
他起身道:“罢了,我今晚不想再说。
总而言之,无忌与我为布衣之交,又是佐命元勋,其才具位列宰辅一点儿都不过分。
你不同意这事也罢,就这样定了。”
说完,他大步迈出殿门。
长孙嘉敏并不惊慌,送走李世民之后,转身到书案前匆匆写了几行字,令人连夜送给长孙无忌。
此后两日,长孙无忌数次找到李世民,苦苦哀求逊职。
不言而喻,这里面定有长孙嘉敏的功劳。
李世民最后被闹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长孙无忌道:“好了,我让杜如晦来替你任尚书右仆射,这样你和嘉敏都该满意了吧?你们兄妹两人到底吃错了什么药?外人看来,定会说你们不知道好歹!只是吏部尚书一职已有人选,你反而成了散官,难道这样才最趁你们的心意?”
李世民虽这样说,终究难舍长孙无忌之才。
后一日,朝廷诏书颁下,授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温彦博为中书令,李靖为兵部尚书,褚亮为吏部尚书,另授魏征以谏议大夫之职参与朝政。
至于长孙无忌,李世民又发明了一个新词,授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名为一等文散官),令其参与朝政。
回到后宫,李世民得意地对长孙嘉敏说道:“敏妹,我到底拗不过无忌你们啊,只好给无忌授了一个闲职。
我以前多次笑别人惧内,看来你的二郎也一样啊!”
长孙嘉敏见李世民听从了自己的意见,不由得喜色上脸,遂凑近李世民身旁抚其手曰:“小敏什么时候都是顺着二郎的。
郎君为国君,不令外戚专权,说到底,这样还是对国家有好处的。”
李世民见长孙嘉敏的红晕上脸,那是他非常熟悉的样儿,遂一伸手将她揽入怀中。
一场小风波归于平静。
殊不知李世民还是骗了长孙嘉敏。
按照当时的官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皆为宰相职,李世民现在发明的这些新词儿,像参与朝政,开府仪同三司,以及此后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平中书门下三品,皆有宰相之实,其实扩大了宰臣的范畴。
长孙无忌现为开府仪同三司,其位置一点都不比尚书右仆射低,依旧掌握实权。
只不过像长孙嘉敏这些人第一次听说这个新词儿,还以为是一种虚名,就被蒙蔽了过去。
房玄龄和杜如晦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并省尚书省及六部官员。
唐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和内侍省,后三省主要管理宫中事务,维系政府运转则主要由前三省来完成,即三省六部制。
其中,中书省为决策机构,主要掌管军国之政令;门下省为审议机构,对中书省所拟政令坐而论之,举而行之,并掌臣下上达之文书;尚书省为执行机构,掌上下传达之事。
中书省和门下省因事务相对简单,人员也相当稳定且人数较少,而尚书省的事务繁杂,人数较多且经常变动。
房玄龄和杜如晦上任之后,发现尚书省人员过于庞大,在册人员有八百余人之多。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对老搭档,行起事情来雷厉风行。
他们每人工作八个时辰以上,将各个职位都琢磨了一遍,将之或并或省,仅留下二百九十三人。
二人对于裁下来的人如何安置不敢做主,专此找到李世民请旨。
李世民简略听完二人的陈述,微笑道:“看来人皆有私,你们身列宰辅也难免啊。”
房杜二人茫然不解。
李世民接着道:“朕年关之时,就让玄龄和无忌为主,设法立即并省官员,然你们迟迟不办。
玄龄,你刚刚来到尚书省,即夜以继日将此事完成,不是偏私又是什么?”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3)
房玄龄诚惶诚恐,奏道:“臣未早日完成并省之事,委实是臣之罪。
臣所以今日先在尚书省内推行,也想有所补救。”
杜如晦打圆场道:“陛下,玄龄当时在中书省,虽奉皇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