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页)
宗翰与宗望都是很聪明的人,使用边打边谈的策略,把宋朝君臣玩儿得团团转。这个招数果然奏效,宋朝君臣被牵着鼻子走,往往是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让人疲于应付。而金军并不闲着,乘机向东京挺进。宋钦宗在知道金兵发起进攻后,命令河北、河东的宣抚副使折彦质率领十二万士兵沿着黄河布防,李回也带领一万骑兵协助防守。总体来看,兵力应该算是很雄厚的。
当金军杀至黄河北岸河阳(今河南孟县),准备在此地渡过黄河时,拆彦质已率十二万宋军在此扎营等待金军。金军知道硬要进行登陆战肯定有难度,毕竟折彦质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折家将”的传人,是折可求、折可存这两位折家名将下一辈中最厉害的。折彦质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老将种师道的副手,曾在###农民起义和进攻西夏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金兵这次又玩了一个新的花招,搞心理战术。在战场中,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可以说是一位欺骗专家,他的至理名言是“在打猎之后、在战争之中、在选举之前,都是一个人说谎最多的时候”。本来老实巴交的金人玩起欺骗战术来,可绝对不比这位在欧洲纵横捭阖几十年的老江湖玩儿得差。
金兵在宗翰的指导之下玩儿起来心理战,架起几百面牛皮大鼓,连夜派人轮流猛敲,宗翰自己也找来一面大鼓赤膊上阵。对岸的宋军多是河北路、河东路的军队,很多军队都是由溃散的逃兵组织起来的,对金军早有恐惧心理,听到北岸金军气势高昂的擂鼓声,神经本已经绷到极限的宋军将士,怎可再承受一夜的惊吓。
要知道军中宿营最忌炸营,一旦军卒在睡梦中惊厥,与之同样心理的军卒也随之惊醒,或惶恐四散奔走,或相互寻仇厮杀。如将领弹压不及时,势必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个军营的崩溃。动物也有这个毛病,夜里一只鸡叫了起来,其余的也会跟着叫,这叫做“炸窝”。
折彦质也是一位勇武刚烈、颇有谋略的大将,而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折彦质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下令各军自守本寨,无帅令不可擅自出战。各个大营的将领恐怕金兵渡过黄河以后先攻击自己,有将领把营地撤离了几十里,但是这样一来,所有人都认为金兵已经过河,状况不明的军队因为恐慌就“炸窝”了,很快就做鸟兽散。
第十五回 折彦质兵溃黄河岸 胡直孺被执显英雄(3)
转天一早,敲了一夜鼓的金兵赫然发现折彦质的十来万宋军已经跑得一个不剩。于是金兵兵不血刃,只凭着敲敲鼓的战术渡过了黄河天险,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战。
折彦质乃北宋折家将后代中战绩优异的将领,又是进士出身,在武将里面是凤毛麟角的人物,真说得上文武兼备。第一次汴京被围他就积极勤王,后来又辅助李纲赴援太原,与金人血战而退。
但是在守卫黄河这一战,宋军兵将未战即溃,折彦质无可奈何,孤身一人也无能为力,只得随溃兵而走,随后因为此次大败而被贬至永州安置。宋高宗南渡后,折彦质被重新启用,后因反对议和,被秦桧排挤出朝廷。绍兴三十年,折彦质在悲愤中病逝,死前还“每以家世忠节不得归中原为恨”。
尽管宋朝的君臣软弱可欺,尽管宋朝的军队像豆腐渣一样一触即溃,但是金兵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并没有因此放缓脚步,在渡过黄河后迅速向东京挺进,宗翰与宗望分别于靖康元年十一月中下旬率兵到达东京城下。
在此之前,各路的兵马在接到种师道的勤王檄文后已到达东京城下,但是都被唐恪等主张议和的人以京城粮草不足为由,遣散或者返回到出发地了。唐恪这样的做法主要是怕金兵找理由不进行和谈,因为宋钦宗已经许诺割让三地,如果这些军队在京城护卫,难免给金人破坏和谈的口实,真是愚蠢之极呀。
这些混蛋愚蠢得可爱,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苦苦哀求人家大发善心是没有前途的,这个简单的道理这群书呆子根本不懂得。结果,当金兵第二次包围东京的时候,东京城外连个勤王军队的影子都没有,而东京城内只有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守卫部队六七万人。
宋钦宗一看形势不对,接连派遣使者携带蜡书到达相州,任命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要他火速驰援东京,并且再次发出诏书要求各地派遣军队勤王。但是为时已晚,派出去的使者都被城外的金兵抓获,各地守军没有新的朝廷指示也不敢轻举妄动,万一被扣上“破坏和议”的罪名就得不偿失了。至此,东京被金兵团团包围。
投降与抵抗之争持续了很长时间,